编者按:9月16日,中国质量大会将在南京召开。作为我国质量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会议,中国质量大会不仅是一场国际交流盛会,更是展示我国质量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现推出“解码‘苏’质密钥”专题,深入探访中国质量奖和江苏省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解码江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质胜之道”。
在江苏上上电缆集团生产车间,看板上的管理内容除了传统的质量改进、QC小组等之外,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张数字密集的表格——员工收入公示栏。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对于同一名员工而言,在相同的车间,一天工资最高能超过500元,最低可能只有100多元,薪酬相差4倍。
同样的工作,收入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
答案藏在上上电缆以“四个人人”为核心的全员质量绩效管理模式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质量官朱洪祥告诉记者,该模式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四个人人(人人有指标、人人有数据、人人都算账、人人当老板)”为核心,以“六化(标准化、精细化、数据化、即时化、可视化、高效化)”为支撑,将员工技能、质量绩效与收入紧密结合。目前,上上电缆对3000多名一线员工从“材料、工时、费用、质量、现场”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评,工资日清日结、每日公布上墙。“一线员工的质量绩效体系,充分体现了‘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把倡导多年的‘质量第一’落到了实处,推动员工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自己帮自己做,越做越有劲儿。”

这样充分激发一线员工热情的质量管理模式,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朱洪祥介绍,“四个人人”模式,起源于上上电缆对一线员工开展“料工费”工资核算以及对管理人员实施“定岗、定员、定工资”目标责任制考核。得益于几十年的数据积累,集团现已建立覆盖各个层次的绩效指标数据库,“大到订单、产值、到款等经营目标,小到各类材料利用率、废品率、能源单耗、水单耗等,其中与工资考核直接挂钩的定量指标就有230多项,工作绩效全凭数据讲话,好坏一目了然。”
在上上电缆集团,“质量一定要万无一失,否则就是一失万无”是董事长丁山华常说的一句话。在“质量就是生命”的文化引领下,全集团的质量工作内涵逐渐从关注产品质量的“小质量”拓展为全面关注“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工作质量、绩效质量和发展质量”的“大质量”。值得一提的是,上上电缆还创新实践“质量问题举手报告”“质量积分”“质量驾照”等一系列举措,确保责任到人、全员参与。

通过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上上电缆的质量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其产品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据了解,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核电站用电缆、港口机械用电缆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荣誉,5G基站用特种电源线、盾构机用电缆、铁路车辆用薄壁电缆、飞机廊桥用电缆等为国内各行业领军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放眼全国,从横跨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到纵贯长江底的苏通GIL管廊工程,从北京冬奥“冰丝带”到杭州亚运“大莲花”,上上电缆的身影一直活跃在国家重点项目一线。

去年,上上电缆连续四届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丁山华坦言,荣誉的获得除了上上电缆几十年如一日对质量至上的坚持外,还离不开公司成长的这片沃土的滋养。“比如,江苏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让我们企业很早就开始重视质量强企。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推进质量强链项目,引导包括我们在内的电线电缆企业强化质量管理,提升产品价值链。”

以一根电缆为中心,上上电缆的质量管理模式还辐射到了全产业链。朱洪祥透露,通过推进上下游协同创新,加快产品技术迭代和管理升级,上上电缆已做到全流程物料数字化,率先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的透明化管控和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一根电缆一套电子质量档案,每米一个唯一码,不管使用多少年、被分成多少段,都能精准追溯到各工序各环节的人机料法环测信息,为用户远程监造和质量追溯提供保障。”
当前,AI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各行各业注入了新动能,对上上电缆而言,这为推动质量管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从而提升顾客质量体验,提供了新的机遇。朱洪祥表示,上上电缆将积极拥抱变革,努力实现“行业状元、百年老店,成为全球电缆制造业的引领者”的美好愿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苑青青 实习生 朱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