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温暖的阳光轻柔地洒在宜兴白塔村,穿过桂花树下,钻进了任明初家的小院。他正坐在椅子上,悠然地品着新采的毛尖茶,脸上洋溢着惬意与满足。
白塔村,“白塔”之名,寓意着吉祥与安宁,位于宜兴市西渚镇的普通小村庄,如今的它,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篇章。
连日来,全国人大代表、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乡村、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积极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把全国两会的声音和国家最新政策,第一时间传递到基层,让两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11点,刚刚结束宣讲活动回来的欧阳华带着记者走进了任明初的家。

84岁的任明初精神矍铄,言语间透着一股历史气息。昔日小乡村现今的模样,在他的脑海中徐徐展开。说起白塔村的变化,任明初感慨万千:“以前日子平淡,难在产业;现在日子红火,火在产业。”
在任明初的回忆里,曾经的白塔村,多是些传统的农耕产业,村民收入微薄且不稳定。“那时候,我们靠着种水稻勉强维持生计,心里干着急啊!如今,欧阳书记引进南天竹、红美人柑橘、桑葚、樱桃、夏黑葡萄、阳光玫瑰、红提等高效农作物,把土地流转出去,我们靠着每亩所得租金,我一个人一年就有六七千。”
“村里还有其他特别的改变吗?”记者充满好奇。
“村里逛逛去?”欧阳华笑着回应,带着记者在村里漫步。
“欧阳书记,有客人呐!”路过一家像民宿的村民家,村民热情地招呼着。
“正好,进去看看!”欧阳华带着记者走进了村民的家。

“这几年,乡村旅游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村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2020年,我们选择在这里重建我们的房子就是看中这里的环境改善!”77岁王志良接过了话头,“除了环境的改善,基础设施也不断在改善!”
“这一片杆线入地了,新农村形象啊!”记者感叹道。
“这都得感谢我们的共建企业啊!”欧阳华指了指白塔村停车场二期施工地:“近年来,白塔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万元,很多家庭都买上了新能源车,但是充电成了难题。村‘两委’迅速响应,建设安装充电桩解决了村民的充电困扰。随着乡村游的兴起,节假日车位还不够。”

“2023年,我们公司在白塔村建设了18.15千瓦车棚顶分布式光伏和79.2千瓦屋顶式分布式光伏。目前累计发电量为7.38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262吨。目前,我们为白塔村停车场建设了8个充电桩和1台新型车网互动充电桩。这次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未来将有 60 个车位。”正在施工地检查安全生产的国网宜兴市供电公司党委书记俞娜燕向记者解释道。
“村里不少人买了新能源车,以前充电得跑到市区,很麻烦,感觉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去充电的路上。”随行的白塔村选调生谭礼感慨道,“现在村里建设了充电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充上电,方便多了!”
和选调生朱豫章、胡晨啸、沈贤、谭礼边走边讨论,记者跟着欧阳华走进了茶山。
茶山上,茶农们正忙着采摘新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现在不仅卖茶叶,还开发了茶文化体验游,让游客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茶农许绍翠笑着说,“去年,靠着这茶文化旅游,我家的收入翻了一番!今年,我打算扩大规模,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白塔村的好茶!”
远望青山叠翠,近闻虫鸟啾啾。一路说着话,欧阳华带着记者来到了白塔村下蒋片区的民宿。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更加便利、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舒适慢节奏的田园生活,还有较低的生活成本等因素,成为吸引年轻人的独特优势。
“不少像我这样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31岁的徐希在白塔村开始了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新探索:“这栋房子是我父亲和叔叔两人自行建造的民房,我返乡后进行装修,以自己居住为主,同时也对外经营民宿,既改善了居住条件,又增加了收入。今年春节期间七天每天客满。但是近期,客流量不多。”

“马上云溪路要延伸到这里了,另一头连着不远处的360省道。路更通了,客流也会越来越多的。这周给他们家民宿在路口做个路牌指引,费用大概五千吧,费用由我们村出。”欧阳华给徐希鼓劲道,“相信这个春天,相信我们。”
晚上10点谈话结束后,欧阳华从公文包里掏出消炎药,喝了口水吞服,又用润喉剂喷了喷,稍稍止住了疼。“要用乡村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来吸引人,用乡村田园宜居的优美环境来留住人,解决好返乡创业者等后顾之忧,让年轻人在农村留得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他轻声念叨着。

类似徐希家这样的民宿,还有多少家遇到这样的困难。这个春天,白塔村民宿的归宿何在?如何才能以健康发展留住“诗和远方”?这或是欧阳华的“上心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郑亚群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