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小店”创新记|指尖生花,让老虎鞋“走”出非遗新路
2025-11-03 14:38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柏丽娟  
1

编者按:从活态传承的手艺人,到“逆袭”人生的自强者,再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在我们周围,活跃着很多个体工商户。“秤砣虽小压千斤”,个体工商户是江苏经济“基本盘中的基本盘”。

即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联合省私营个体经济协会推出“了不起的小店”创新记系列报道,展示个体工商户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与小店共同成长的奋斗故事,也展现江苏扶持“小个体”迸发“大能量”的“暖心”举措。

步入南京市溧水区中山路的花针匠非遗工坊,顷刻间,仿佛置身一个截然不同的静谧世界。600平方米的空间里,只闻针脚穿过布料的微响。绣娘指尖飞舞,丝线就在一双双鞋服上晕染出斑斓模样。移步二楼,陈列的定制服饰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中央展位摆放的明星产品“老虎鞋”,更让人移不开视线。

丝线绣出的虎头圆润饱满,虎眼炯炯有神,彩色胡须根根分明。虎头微微昂起,带着百兽之王的威仪,又透出几分憨态可掬的稚气。红、黄、绿三色丝线交错,在黑色缎面上绽开一团喜庆的光彩。

这双看似小巧的鞋履,背后却是极其繁复的工艺。从剪样、纳底到绣制虎头,每一步都凝聚着指尖的温度,也承载着南京非遗老虎鞋制作技艺传承人吴丽花想让非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的心意。

吴丽花出生于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骆山村,每年春节,村里都要进行隆重的舞龙表演。号称“江南第一龙”的骆山大龙,通身布满彩绘,可蜿蜒百米。骆山村各家各户女子会给舞龙队员缝制专用服装,绣制五彩斑斓的老虎鞋给孩子穿上,以求吉祥平安。

每每此时,还是孩童的吴丽花会跟在太祖母身边,看着大家缝制服饰和彩绘。针尖在布料间穿梭,一只憨萌又威猛的老虎渐渐在鞋头呈现。炭火的暖意混着浆糊和布料的气息,让她觉得安心又惬意。“对我来说,这些手作是精美的工艺品,也承载了祖辈的智慧和乡土的记忆。”

带着这样的记忆,以及让“古老手艺‘活’在当下、让更多人感受非遗魅力”的想法,2017年,吴丽花回到南京,在溧水区成立南京花针匠布艺文化有限公司。“我认为手艺不只是安身立命的本事,还是能给别人带来情绪价值的礼物。”她决定以非遗老虎鞋制作技艺为核心,打造兼具美学价值与实用功能的文创品牌,让传统手艺在市场化浪潮中立足。

制作一双地道的老虎鞋,工序繁复到令人惊叹。剪样、粘样、纳底、作鞋头、作鞋面……仅虎头的部分,就要动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一双老虎鞋纯手工需要4至5天才能完成。

“时代在变化,大家的审美也在变化,我希望传统老虎鞋能跟上这些变化。”在制作老虎鞋的过程中,吴丽花发现,传统虎头鞋虽好,但年轻人总觉得和日常衣服不搭。于是,她开始在老手艺里做新文章:手边的材料更丰富了,丝绸、棉麻甚至新型面料她都愿意尝试;设计的点子也更活了,加几颗别致的珠子,或者改一改鞋底的样子,做成更方便的平底鞋和拖鞋。

就这样,吴丽花手下的老虎鞋被注入了新的生命。五彩丝线绣出的虎头立体饱满,眼神炯炯,憨态可掬之余,更透着一股现代设计的“萌”趣。它们不再仅是吉祥的符号,更成了点睛的时尚单品,无论是搭配西服的雅致、呼应中式衣衫的古韵,还是点缀运动服的活力,都显得和谐巧妙,自成一道风景。

在一次又一次尝试之后,吴丽花带领团队将非遗与国潮相融合,研发创新包包、装饰配件、午休毯、枕头等多种非遗衍生文创产品。其中,印有南京市花梅花、六朝瓦当纹样的艾草锤以及实用性和个性兼具的虎头包均成了爆款文创,俘获一众年轻人的芳心。目前,“花针匠”已推出非遗系列、庆生系列、传统婚嫁系列等八大系列产品,她制作的“五梅虎”更是走进央视新闻《千家万户中国年》特别报道栏目,向全国人民展示精巧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吴丽花看来,非遗的真正传承,不在深闺高阁,而在寻常巷陌,在它能为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切实改变。

她创新“家门口”灵活就业模式,把技能课堂搬到乡邻身边,免费传授老虎鞋制作技艺。通过免费技能培训与“分散制作、集中验收”的柔性生产链,她为留守妇女、残障人士等群体创造了参与的可能,让她们在兼顾家庭的前提下,凭手艺获得一份收入。与此同时,她还建立起花针匠非遗工坊,打造了一个融合技艺传承与稳定就业的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已带动社区60多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其中包括5名残障人士,累计帮助20多个家庭走出贫困。在这里,一双巧手,一年可创造2万至5万元的收入,生活如纳鞋底般,一针一线逐渐厚实起来。2024年,“花针匠”案例成功入选江苏省“非遗在社区”试点优秀案例,古老技艺得以真正“活”在民间,“暖”在人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柏丽娟

标签:
责编:柏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