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的使命,针对目前“校企之间教育资源与技术共享未完全实施、课程设置与企业的衔接不够紧、高质量就业率不高”等产教融合不深的问题,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党委将“党建链、产业链、育人链”深度融合,探索“阵地共建、产研共连、人才共培”的“建连培”三位一体工作法,推动校企共生共长深融互促。
聚焦“党建链”,以阵地共建构筑产教融合之基
如何将高校与企业拧成发展一股绳?关键在于用好党组织这个“红色引擎”,将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凝聚产教融合强大合力,解决校企共存不共联的问题。
航空工程学院在强化思想引领、搭建组织桥梁、开展共建活动等方面实施多项举措,与企业构建“共谋、共享、共建”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成立党建联建工作领导小组;与东航、609所7家头部企业党支部对接,建立探讨专业共建、课程开发、人员交流等合作机制;校企共同举办主题党日、项目合作等党组织联建活动……
通过党建引领,以组织生活“联过”、阵地“联建”、思想工作“联做”的“三联”机制,使校企双方增进了解,进一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最终实现党建工作与产教融合的同频共振、螺旋上升。
聚焦“产业链”,以产研共连构筑产教融合之要
如何通过校企协同,将优质资源精准地集聚并补充到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兴产业集群的技术攻坚中去, 这需要一套系统性的“集智聚力”机制,而不是零散、随机的合作。
航空工程学院依托低空经济产业研究院,在搭建科创平台、推动技术攻关、提升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实施“党建+一企一链”模式,在“链”上配置资源,分类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和共享专家库;建立“联研团队-共破难题-长效服务”机制,针对企业难题揭榜挂帅;形成“技术+应用”协同新模式,促进研发产品落地增效。
三年来,学院专利转化67项,横向到账2000余万元;党员教师获批省级以上项目10项,编写产教融合教材5个;深入企业参与变速齿轮箱故障预警问题解决方案等关键技术5项;与中国航发研发中心党支部组建党员技术攻关团队3个,攻克新型电磁超构体天线等技术难题15项;系列化靶机研发等项目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防火隔热材料等相关成果转化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聚焦“育人链”,以人才共培构筑产教融合之魂
产教融合深化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质量就业率,关键要发挥党建引领的 “指南针”和“粘合剂”作用,破解学校育人与市场需求错位的难题。
航空工程学院在重塑课程体系、培养创新能力、推动就业创业等方面多举措并举,实施动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形成“课程围绕产业建、特色课程由产业教授上,实习实训围绕产业开、教学围绕项目教”等机制;开展主攻课程方向、开发合作项目、联系企业单位、获得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参加技能大赛、实践技能等 “六个一”行动;创新打造“教学系部+学生社区+工作室+企业”四位一体就创业平台。
三年来,组建党员教师攻关小组10余个,开展“优秀学子企业行”等活动15个,“双师型”教师比例升至47%,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68项,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7.9%高位,职规赛国赛金奖、“挑战杯”国赛银奖、创新大赛省冠军等,创学院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