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八天长假,公众探亲、旅游出行需求旺盛,高速公路面临严峻的保畅压力。为切实保障辖区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提升公众出行体验,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沿海支队第四大队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全力投入“双节”路网保畅攻坚战。
一、精心组织,提前谋划,筑牢安全保畅基础
大队深刻认识到“双节”长假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节前阶段即启动各项准备工作,夯实安全基础。
召开“一路多方”联席会议,强化协同联动。节前,大队主动牵头,联合高速交警、东部高速公司,组织召开了“双节”道路安全保畅“一路多方”联席会。会议深入分析了假期车流特点和安全形势,明确了强化路面巡查、优化交通组织、事故快处快撤、升级服务品质等具体任务,进一步巩固多方联动机制,为假期高效协同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展节前专项安全检查,消除在建项目隐患。为确保节日期间辖区内在建高速公路项目(东兴高速东延段)的安全生产,大队组织开展了专项节前安全检查。此次检查创新采用“步检+无人机巡检”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对施工现场“地面+空中”的多维度、无死角巡查。对项目部明确提出多项安全生产要求,为“双节”期间在建项目安全推进系紧了“安全带”。
二、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全力保障路网畅通
面对假期持续大流量,特别是潮汐高峰的考验,大队动态调整勤务,创新管理方式,全力提升通行效率。
实施“一路多方融合”勤务模式。节日期间,大队实施一级勤务模式,与地方交通、交警、排障、养护等部门深度融合,实行联合值班、统一调度。采取“一天一策”、“一点一策”的精细化保畅方案,在关键节点多点驻守力量,显著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和半径,确保了高峰期间整体通行秩序井然,应对有力。数据显示,尽管节日期间G15沈海高速南通段断面流量最高达14.96万辆,但通过有效疏导,路网保持了基本畅通。
应用多种手段提升通行效率。在车流高峰时段,经科学评估后,在部分易拥堵路段适时采取交通渠化措施,增设锥形筒分流设施,完善渐进式引导。全面推行“1+N快处快撤”交通事故处理模式,快速清理现场,减少次生拥堵。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空巡航和精准喊话,实时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快速通行。
动态应对潮汐现象车流高峰。针对“潮汐式”车流特点,节日前半段,大队主要保障力量集中在由南往北方向。节日后半段,大队及时将执勤力量动态调整至返程主方向,将原布设于向北方向的驻点岗位全部转移至向南方向,加强对东台服务区至雪岸枢纽、如皋服务区至新联枢纽等关键节点的管控。
三、 创新服务,暖心便民,显著提升出行体验
大队始终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推出多项创新便民举措,努力打造“暖心驿站”,让出行之路更温馨、更便捷。
推出“十项便民举措”志愿服务。节日期间,大队在G15沈海高速如皋服务区设立“沿海铁军 开放先锋”党员服务岗和9680志愿服务台,组织党员和志愿者为往来司乘提供“应急饮水、应急食品、应急药品、应急工具、应急换胎、应急充电、法律咨询、路况咨询、交通引导、安全宣传”等十项便民服务。
首创并推广“高速路产涉保直赔”服务。针对传统路产理赔痛点,大队首创“高速路产涉保直赔”模式,并于假期在如皋服务区设立直赔服务站。该模式下,事故当事人无需垫付费用,也无需在多部门间奔波,只需一次授权,即可实现路损快速理赔。此举极大简化了流程,减少了纠纷,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案件办结率,是优化营商环境、践行“执法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着力破解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针对新能源车普及带来的充电需求激增,大队积极协调,在节前完成了对如皋、东台两个大流量服务区充电桩的扩容改造,新增88把充电枪,使辖区服务区充电能力跃升3倍以上。此外,还计划投放多台移动充电车和充电机器人,根据假期“潮汐”车流特点动态调配,形成“固定扩容+移动补充”的保障体系,有效缓解了排队充电现象,满足了新能源车主的出行需求。
四、科技赋能,强化宣传,加强路网运行监测
大队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能,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信息发布和宣传。
科技助力监管与调度。在节前安全检查中运用无人机巡检,在假期保畅中利用无人机进行路况监控和喊话疏导,体现了科技赋能带来的效率提升。同时,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统一指挥调度。
加强信息引导与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公众合理出行。积极宣传推广使用“e路畅通”微信小程序查询充电桩状态,提醒车主拨打96777或沿海支队交通执法服务热线968000咨询路况,有效引导车流,缓解拥堵压力。
“双节”期间,沿海支队第四大队全体人员坚守岗位,履职尽责,通过提前谋划、精准施策、创新服务、科技赋能、多方联动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成功应对了超大流量的挑战,有力保障了辖区高速公路网的安全、畅通与有序,显著提升了公众的出行体验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