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情浓,中秋月满。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江苏高速流量创历史新高,日均车流超过460万辆。应对大流量考验,如何把“堵点”变“景点”、把“难点”变“亮点”?今年“双节”假期,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多措并举,交出一份“安全、畅通、暖心”答卷:司机之家“歇脚”更暖心,应急车道动态开放更畅通,高速车辆救援“双免”更安全……一项项举措像一条条暖流,汇入滚滚车流,汇成平安坦途。
这个假期,记者跟随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宁沪支队执法车队,从南京马群枢纽出发,一路向东,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江苏交通执法人的忙碌身影。
科技赋能,无人机化身“空中哨兵”
“叮咚!这里是江苏交通执法无人机提醒:前方2公里车多缓行,小型客车可临时借用应急车道;需要充电的车主可扫描江苏省充电地图二维码,查看空余桩位……”10月6日,常州芳茂山服务区上空,一架黑色旋翼无人机悬停20米高度,循环播报交通提示。地面执法车里,宁沪支队第二大队综合执法员李洪文、谢玉明紧盯屏幕,实时回传画面。

“今天流量比平日增加40%,我们早上9点起飞,已持续飞行3小时,在车流高峰期开展高频次巡查。”李洪文一边操作手柄,一边介绍,“无人机挂载高音喇叭、变焦摄像头和流量监测模块,相当于‘空中执法岗亭’,发现违停、追尾事故,第一时间喊话、第一时间处置。”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人机每巡航30分钟,便自动飞回“机巢”更换电池,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双节”期间,宁沪支队在宁沪高速苏州、无锡、常州段布设若干台“机巢”,无人机高频起飞、循环巡弋,及时劝离违停车辆,引导大批小型客车有序借用应急车道,路段通行速度明显提升。
“以前发生事故,得靠人工步行巡逻,一来一回半小时,现在无人机2分钟锁定、5分钟到场、10分钟撤场。”谢玉明指着屏幕,“上午9点,距此2公里处一辆SUV爆胎,无人机发现后我们立即通知‘一路三方’,30分钟完成救援,后方无二次拥堵。”
动态疏导,临时开放487公里应急车道
从芳茂山服务区向东,记者驱车来到沪宁高速无锡段K1096港湾式救援站。一块崭新的LED屏格外醒目:“小型客车可临时借用应急车道,前方拥堵2.1公里,预计通行时间6分钟。”
“这不是简单‘开门’,而是基于流量、事故、天气的‘算法’决策。”宁沪支队第三大队运管中队中队长金帅介绍,在工作日、周末、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时段,交通部门通过智慧算法与实时流量监测,在保障应急通道功能的前提下,可分时段向小型客车开放部分路段应急车道,通过动态调整道路容量缓解高峰时段拥堵。

应急车道开放后,还要让驾驶员“敢走、会看”。江苏交通综合执法部门采取多重引导方式:一方面,在枢纽前方龙门架增设定向喇叭,依托实时路况监测,在车多缓行时循环播放提示信息;另一方面,在重点区域前方同步增设“应急车道允许通行”“应急车道临时开放”等提示牌,让驾驶员明确得知应急车道可临时通行。
“以前最怕堵车,现在部分应急车道开放后,跟着指示牌走,心里踏实多了。”从上海返回无锡的私家车主周女士摇下车窗,给执法人员竖起大拇指。
据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消息,国庆中秋假期高峰时段,在符合安全管控标准的前提下,江苏高速共临时开放487公里应急车道,并提前设置应急车道开放提示标志标牌260块,可变情报板21处,在保障应急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超饱和路段通行能力。
一区一策,全网总体充电能力提升30%以上
交通部门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江苏高速日均通行新能源汽车将超72万辆次。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驶上高速,服务区“排队长”“充电难”的问题如何化解?

在无锡的梅村服务区充电站,50把直流快充枪同时“开工”,一辆新能源汽车电量从20%到80%仅用30分钟。车主韩女士通过“苏路e站”小程序线上查看充电桩状态,实时查找空位。“以前最怕节假日排队充电,现在充电桩越来越多,手机上看得到空闲枪、排队车、预计时长,心里有底,不怕‘趴窝’。”
宁沪支队第三大队监管中队中队长王岚介绍,梅村服务区原有充电桩16把,国庆前已经增加到了50把,全力保障新能源车主假期出行。对于排队车辆,实行分流措施,“我们指导服务区划出‘3公里充电圈’,制作温馨提示卡,引导排队车辆去周边站点充电,缓解服务区压力。”
针对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需求,国庆节前,江苏交通执法部门已完成对盱眙、滆湖、洪泽湖等车流集中服务区的充电枪扩容,服务区充电枪总量已达2800余把。同时在京沪、沪蓉、沈海、长深等主干线车流密集路段,提前部署移动充电车及充电机器人约350台。
此外,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道路局副局长何宇介绍,交通运输部门会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采取分级分类“一区一策”服务措施,提前研判国庆中秋假期充电特别繁忙服务区,增加固定充电停车位和移动充电设施,全网总体充电能力提升30%以上。梅村、阳澄湖、东庐山等充电特别繁忙服务区,充电能力提升70%以上。
暖心服务,打造货车司机的“温馨港湾”

“嚯!这浴室比家里还亮堂!”10月7日上午,来自常州的货车司机严师傅拎着水杯走进窦庄服务区“司机之家”,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26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洗衣区、淋浴间、休息舱、微波炉、饮水机、按摩椅一应俱全,墙上一行绿色大字——“给司机一个温暖的家”。
“以前跑长途,洗澡是个‘奢侈梦’,现在免费就能洗上热水澡,还能免费烘干衣服,太贴心了!”严师傅跑北京—上海专线,今天跟车帮老乡“顶班”,特意提前半小时下高速,“就为了来‘司机之家’眯一觉”。
隔壁淋浴间,河北籍卡友张津华哼着小曲儿冲去一身疲惫。“我拉了一车剧院道具,南京到上海,晚上就要装台,时间卡得死。以前4小时路程得预留6小时,怕堵、怕排队、怕没地方充电。”老张搓着头发给记者算账,“现在导航上就能预约充电桩,洗个澡、吃份20元‘卡友套餐’——两荤一素一汤,再加一碗大米饭,比泡面强太多!”

宁沪支队第二大队内勤中队中队长叶萌介绍,窦庄服务区“司机之家”于2022年8月完工投用,聚焦货车司机“急难愁盼”,将便民服务与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功能实用性与品牌影响力双提升,累计覆盖司机超8000人次。“我们就是要让奔波在路上的兄弟姐妹,吃口热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把服务区变成‘能量补给站’。”叶萌说。
高速救援“双免”,优化服务与民生保障并行
10月7日晚上7点,夜幕低垂。宁沪高速南京方向K1110处,一辆苏州牌照小客车因缺电“趴窝”。执法人员赶到现场,仅用10分钟便完成拖车,司机陈先生一分钱没花。“没想到高速救援还能免费,必须为江苏点赞!”
“像这起交通故障清理,按照老的救援政策需要收费200多元,新政策施行后,已经全部免费。”清障现场,宁沪支队第二大队中队长刘新华介绍,自9月1日起,江苏高速对轻微事故、故障车辆实行“免费救援、免单拖移”——7座以下客车、蓝牌货车,只要拨打96777,就近执法人员、救援车辆第一时间到场,拖车至最近高速出口全程免费。
“我们要求‘白天5分钟、夜间10分钟’到场,‘简易事故20分钟、一般事故30分钟’撤场,确保大流量下‘拥堵不扩散、车流不中断’。”刘新华说。
不仅如此,为应对假期可能激增的车辆救援需求,“双节”假期,江苏高速公路将应急救援驻点增设至446处,每日2300余名清障救援人员、1500余台清障救援设备在岗在位,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高速车流不断,温暖也从未暂停。面对“双节”大流量“大考”,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以科技赋能、以暖心服务破题,将“堵点”化为“通途”,将出行“高峰”转化为“服务高峰”。从无人机“空中哨兵”的精准调度到应急车道的智慧开放,从服务区充电的一区一策到高速救援的“双免”保障——每一项举措背后,都是对“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初心的坚守,更是交通治理现代化与为民服务温度的有力融合。这个假期,江苏高速不仅实现了流量的历史性突破,更在万千旅客的归途与旅程中,写下了“安全、畅通、暖心”的生动注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秦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