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交通综合执法局盐锡支队第六大队高俊:盐锡支队第六大队隧道变通途 服务暖归途
2025-10-04 20:26  来源:苏交执法    
1

中秋遇国庆,家国同欢庆。长假期间,S58沪常高速常州段迎来出行高峰,单日最高车流量突破90万辆次,较平日增幅超120%。面对太湖隧道潮汐车流、服务区客流激增等多重考验,江苏交通综合执法局盐锡支队第六大队以“未堵先疏、无警先应”为原则,用标线优化、科技巡查、服务升级三重举措,筑牢长三角大动脉的通行屏障,让万千旅客的归途更顺畅、更温暖。

隧道里的“弹性车道”:6公里虚线破解潮汐难题

“以前过太湖隧道总怕走错道,现在虚线变长了,会车变道从容多了!”101日上午9时,自驾返乡的苏州车主王先生顺利通过太湖隧道,对新优化的交通标线赞不绝口。作为S58沪常高速的“咽喉”路段,太湖隧道双向六车道承担着苏锡常三地的跨城通勤重任,双节期间潮汐车流特征尤为明显——早间712时无锡往常州方向流量超设计值30%,午后1518时常州往无锡方向拥堵风险陡增。

针对这一痛点,大队联合高速经营公司提前实施标线优化工程,将隧道内原3.2公里虚线延长至6公里。“虚线延长不是简单的划线调整,而是基于三年车流数据的精准测算。”大队负责人介绍,通过分析2022-2024年双节车流规律,新标线重点加密了隧道中段及出入口衔接处的可变道区域,有效减少加塞引发的刮擦事故,使隧道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科技手段为隧道保畅再添助力。执法人员每天使用无人机在太湖隧道东西入口交替升空,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车流密度,数据同步传输至“一路三方”指挥平台。当监测到入口车流量接近饱和阈值时,执法人员立即启动分级响应:第一时间通过可变情报板发布车辆限行提示,联动收费站实施“入口限流”,同时打开隧道两侧应急停靠带作为临时车道,实现“三车道变四车道”的动态扩容。

服务区的“暖心密码”:充电桩与雷锋精神共闪耀

太湖湾服务区内,几十台直流充电桩于9月中旬提前建成。为满足新能源车出行需求,大队联合服务区相关单位提前完成充电桩扩容工程,由原先的双向1616枪规模升级为3448枪,新增18台快充桩,预计单桩日均服务车辆将超15台次,充电等待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

充电桩旁的“高速雷锋”志愿服务站里,更涌动着暖心暖流。执法人员与服务区员工组成的志愿队化身 “移动服务管家”,推出十大便民举措:免费提供应急药品、轮胎充气、手机充电等基础服务,配备拖车绳、搭电线等应急工具,设立路况咨询台实时更新拥堵信息,24小时随时候命为广大驾乘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司机之家”则成为长途驾驶人的“温馨港湾”。执法人员每日开展两次巡查,重点检查卫生状况、设备运行和食品安全,确保“赶路人”能在这里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

枢纽处的“应急密钥”:动态开放车道保通保畅

针对S58沪常高速雪堰枢纽返程高峰,通过提前研判,大队联合辖区交警梳理出雪堰枢纽、太湖隧道出入口等易堵节点,制定“一点一策”应急预案,在车流量达饱和85%时立即启动应急车道临时开放措施,配合“交警+交通执法+运营”三方联动机制,实现拥堵处置“分钟级响应”。这种“精准施策”的疏堵模式,采用“分段管控”方法,在保障应急车辆通行的前提下,通过动态开放提高路网容量,这是经过科学论证的疏堵举措,是大队应对大流量的关键一招。

每当夜幕降临,太湖隧道的灯光如星河般璀璨,雪堰枢纽的车流渐趋平稳,太湖湾服务区的“雷锋”灯牌依旧明亮。从隧道标线的细微调整到服务区的暖心服务,从无人机巡查的科技赋能到应急车道的动态管控,盐锡支队第六大队全体执法人员用专业与坚守,为万千家庭的团圆之路保驾护航,让“畅安舒美”的出行体验成为这个双节最温暖的注脚。(盐锡支队第六大队 大队长 高俊)

标签:
责编:孙秦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