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2沪蓉高速与G2京沪高速交汇段作为长三角地区路网核心枢纽,是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群众跨区域出行的关键通道。宁沪支队第三大队管辖的45.6公里路段内,无锡枢纽、硕放枢纽、梅村服务区等节点车流高度集中,叠加双节出行需求井喷,路网保通保畅任务艰巨。作为大队牵头负责人,我们始终以“保安全、保畅通、强服务”为核心目标,在固化历次节假日保畅经验基础上,整合“科技赋能、联勤联动、服务升级”三大核心举措,全面落实省级“一天一策、一点一策”工作要求,用精准施策与高效执行,为群众双节出行筑牢安全畅通防线。
一、科技赋能:构建智慧监测与动态管控体系
双节期间,我们将科技手段作为破解拥堵难题的关键抓手,通过“智慧设备+数据联动”实现路网管控精细化。针对辖区易拥堵节点车流特性,联合指挥中心搭建“空天地” 一体化监测网络——利用全路段智能监测设备实时捕捉车流变化,通过无人机对无锡枢纽、硕放枢纽等重点区域进行空中巡查,动态掌握车流交织情况;同时依托“云哨”系统与门架可变情报板形成联动,对G2京沪高速上海方向K1111-K1116、G42沪蓉高速上海方向K139-K131等易堵路段,实时推送车道开放、限速提示、拥堵预警等信息,有效减少因信息滞后导致的加塞、缓行问题。
应急车道的灵活利用是提升通行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依据主线实时流量数据,实施“高峰前置开放”策略,在每日8:00-12:00、15:00-19:00等车流高峰时段,提前开启无锡枢纽、硕放枢纽及梅村服务区周边应急车道,并通过定向语音喇叭、高德导航同步推送开放信息,引导车辆规范通行。此外,我们在辖区护栏每隔30米布设“码上救援”二维码,通过系统精准定位与就近派单,平均处置时间压缩至8分钟,较常规流程提速60%,最大限度减少路面拥堵诱因。
二、联勤联动:深化“一路三方+高普联动”协同机制
双节保畅绝非“单打独斗”,我们始终坚持“路网一盘棋”思想,将“一路三方”(交通执法、高速交警、路公司)联勤机制向“高普联动”(高速与地方交通)延伸,构建全域协同的保畅格局。节前10天,联合无锡、苏州两地公安、交通、应急、卫健等6部门召开保畅专题会议,制定 “1+3+N” 联动方案——以“一路三方”为核心,分设枢纽管控、服务区保障、应急处置3个专项小组,联动地方高架管理部门、312国道养护单位等N个关联主体,明确车流分流、事故快处、道路衔接等18项具体职责。
针对车流交汇引发的通行难题,我们实施分级管控策略。在无锡枢纽,安排12名联合值守人员24小时驻点,实时监测G2京沪高速江阴大桥来车与G42沪蓉高速车流交织情况,通过临时开放应急车道、引导货车靠右侧通行等措施,减少车辆变道干扰;当G2高速上海方向K1096-K1120区间出现潮汐流时,立即联动高德导航发布分流提示,引导前往苏州的车辆从无锡东收费站下高速转312国道,并协调地方交警在收费站外广场设置6处渠化引导点,将车流分流至地方高架,避免收费站拥堵向主线蔓延。
突发事件快处是保畅关键。我们在原有无锡枢纽、梅村服务区2个值守点基础上,新增硕放枢纽、玉祁收费站2处应急救援点,配备拖车、急救设备及应急物资,实现“5分钟响应、15分钟处置”。
三、服务升级:打造“暖心服务区+便民指引”保障网络
梅村服务区作为辖区唯一服务区,是双节期间群众休息、补给的重要节点。我们聚焦“停车难、充电难、服务挤”等痛点,从设施优化与服务延伸两方面提升保障能力。在充电保障上,在原有南北区50个固定充电桩的基础上增加30把移动充电枪,比五一期间增加30%;同时安排2专职引导员,通过“分区停放、错峰充电”机制,避免新能源车辆排队拥堵。
在服务细节上,我们推动梅村服务区实施“渠化引导+人文关怀”双提升。入口处设置8块分区指引牌,分别引导车流至加油区、停车区、充电区,安排4名执法人员与服务区保安联合疏导,确保车辆进出有序;服务区内增设“高速雷锋服务台”,配备急救箱、热水、应急药品,为过往司乘提供路线咨询、手机充电、临时休息等服务。此外,通过服务区电子屏、广播循环播放错峰出行提示与轻微事故快处指南,张贴江苏高速公众号二维码海报,帮助群众实时查询路况、快速处理事故,用贴心服务缓解出行焦虑。
未来,我们将继续总结双节保畅经验,进一步优化智慧管控手段、深化联勤联动机制,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守护每一条高速路的安全畅通,让群众出行更安心、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