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小店”创新记|她用左手创造“甜蜜人生”
2025-09-28 17:25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柏丽娟  
1

编者按:从活态传承的手艺人,到“逆袭”人生的自强者,再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在我们周围,活跃着很多个体工商户。“秤砣虽小压千斤”,个体工商户是江苏经济“基本盘中的基本盘”。

即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联合省私营个体经济协会推出“了不起的小店”创新记系列报道,展示个体工商户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与小店共同成长的奋斗故事,也展现江苏扶持“小个体”迸发“大能量”的“暖心”举措。

“要75毫米到85毫米的果子,颜色挑深点,口感会浓些,表皮不要有划痕……”凌晨5点的南京,天空一片墨蓝。早早醒来的朱淑琴正在给远在重庆市云阳县的丈夫打电话。此时正是云阳红橙上市的季节,刚出院需要定时做康复的她无法亲自前往基地,只好远程指导丈夫选品。

挂掉电话,朱淑琴踏着晨光出了门,目的地是南京雨花台区大定坊社区一家名叫“旺鲜”的临街水果店。30多平方米的水果店整齐摆放着应季水果,柿子的橙红与柚子的淡黄错落交叠,颇具美感的陈列均出自她的左手。“老板娘,卸货了!”门外货车司机的声音响起。她快步迎上,用左臂和侧腰抵住装水果的泡沫箱,麻利地搬进店内。

很难想象,这位动作干练的女性已经历8次大手术,一条20多厘米的伤疤从胸前延伸到腹部,体内仍留有因心脏手术而植入的8根钢丝。20多年前,一次手术意外,造成她术后右手臂神经永久性麻痹。

对当年20多岁的朱淑琴而言,右臂功能的彻底丧失和频繁的住院手术,相当于人生航线的骤然偏离。曾经得心应手的工作、习以为常的生活,都瞬间被打上“不可能”的标签。“生活总要继续的,家人也都需要我,不能倒下。”思来想去,她决定靠自己摆摊赚钱。

朱淑琴还记得在铁心桥农贸市场门口摆摊的日子。两块木板和塑料框拼出一片8平方米大小的空间,那就是她创业起步的地方。“我没做过生意,只知道要给顾客原生态的东西。”她回忆,当年的水果不像现在这样品类繁多,但即使是最基本的葡萄、苹果,她也想给顾客提供最好的。“我家住在农村,路边有不少野葡萄藤,我会把它们剪下来泡在水里,第二天早晨再带走。摆摊的时候把葡萄藤放在下面,葡萄放在上面,又新鲜,又能保证葡萄的水分。”

靠着这份耐心与诚意,光顾朱淑琴水果摊的老顾客越来越多,她的“店面”也在逐步升级,从最初的露天小摊变成了现在的旺鲜水果店,在竞争激烈的生鲜市场中闯出了名堂。而和店面一起进化的,还有她的生意经。

当水果电商平台崛起挤压实体店市场时,朱淑琴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残联帮助下入驻电商平台,成功获取更多外地订单。为把控品质,她到全国各地的水果基地,考察爱媛橙、血橙等高端品质水果,直接与当地果农签订合作协议。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她曾经一天就卖出上万元的车厘子。“因为我只卖JJ、JJJ的车厘子,负责把好品质关,老客们信任我。”朱淑琴的诚信经营理念,让她的熟客微信群活跃异常。每逢春节,她的水果订单更是暴涨,“客人预定的水果,能堆满两个‘旺鲜’。”

如今,朱淑琴的商业版图已扩展到连锁水果店、精品宾馆和公寓,街坊都称她为“水果皇后”,这是对她用左手撑起一片天的最高礼赞。

“淋过雨的人,更懂得为别人撑伞。”这句话是朱淑琴的人生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伞”由她撑起:是景明佳园小学学生们手中热腾腾的早餐,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宾馆里进行的实践课,也是每一次她向别人伸出的援助之手。

2022年起,朱淑琴每年定向资助景明佳园小学5000元“专项早餐基金”,只为让家庭困难的孩子们能在清晨吃上一顿热乎、有营养的早饭。当她看到孩子们捧着早餐时满足的笑容,便觉得一切付出都充满意义。她的视野还投向了更专业的领域。当得知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智障学生缺乏宾馆服务实操场地后,她当即决定开放自家的“诚意宾馆”,将其变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经验丰富的保洁员耐心地手把手教孩子们铺床叠被、清洁整理。“在学校模拟10遍,不如在真实场景里上手一次。”朱淑琴说。截至目前,已有数十名学生在这里完成了岗前实训,为未来走向社会、自食其力埋下希望的种子。

当最后一箱水果顺利归位,“旺鲜”和朱淑琴都做好了迎接顾客的准备。晨光透过玻璃门,照在还沾着露水的水果上,如同她一般,充满活力与生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柏丽娟

标签:
责编:黄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