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公路医生”进乡村,“把脉开方”促安全
2025-09-22 10:34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燕钰  
1

农村公路是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路”“致富路”。深入公路交通乡村交通“毛细血管”,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治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江苏“公路医生”在行动。9月17日至18日,记者跟随“公路医生进乡村”省级专家组走进徐州市铜山区、贾汪区、睢宁县相关路段,近距离见证省级“公路医生”为农村乡村道路指导“把脉”。

省级专家帮扶工作座谈会

铜山区吕梁风景路与房伊线交叉路口 (房村镇下洪路口)位于铜山区房村镇境内。吕梁风景路为二级公路,房伊线为四级公路。这一交叉路口两侧为鱼塘,临水无防护设施,曾发生2起车辆坠塘多人受伤的交通事故。

今年年初,铜山区交通运输局投入5万元对该路口一侧临水路段临时增加防护措施。随后,在多部门会同制定方案后,该路口通过完善道路标志标线、增设交通警示设施、针对险要路段增设护栏等进行整改。

专家组成员在铜山区调研

 在对现场进行“复诊“后,“公路医生进乡村”省级专家组成员朱绍玮认为,加装护栏之后,采取的整改措施还是比较到位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该路段仍存在警示设置不够明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这一交叉路口处,树木较为茂盛,可对其进行适当修剪避免围挡。”

沿路而行,记者跟随“公路医生进乡村”省级专家组来到贾汪X304耿紫线进行现场调研。据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贾汪区304县道沿线村镇分布密集,该线路中机动车存在不遵守交通信号灯和超速情况,周边非机动车以电动三轮车为主,存在非机动车和行人横穿马路等现象。

经过仔细观察周边情况以及听取交通运输部门、公安交管部门以及设计单位的情况介绍,专家组认为该路段整体路况较好,但沿线交通量较大,且集镇段密集、且及交叉口众多,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要从路域环境提升、交通安全宣导等多方面来化解风险隐患。

“公路医生进乡村”省级专家组成员杨国平建议,结合路段出行实际,进一步优化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设置,加强交叉口的通行视距保障。“比如针对K11+260五岔路口,进一步优化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方案;针对学校路段则强化交通秩序管理。”

通过对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公路医生进乡村”省级专家李建钢敏锐地指出,高发时段集中在早晨4-6点,其主要原因有可能是附近村民为赶早卖菜,常忽视交通规则。“建议针对性加强重点群体以及对沿线村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沿线村民他们的安全出行意识。”

睢宁县路况图

睢宁县X307凌李线交通量较大,途径重车多、车速快,再加上驾驶员普遍驾驶习惯较差,驾驶大车转弯时存在视线盲区,转弯时未能提前观察道路环境。,由此,凌李线近年来发生了几起交通事故。

对症下药,及时施策。睢宁县交通运输局及时通过对沿线交叉口缺失的标志进行了补齐,对倒伏、破损的标志进行了更换。此外,为了有效;在改善驾驶员视距方面,还则开展修剪了叉口、交通标志和信号灯前方遮挡视距的乔木、高大灌木等绿植植被,以保障公路沿线的停车视距以及交通标志、信号灯的可视性。

专家组在X307凌李线调研分析

在X307凌李线开展逐一现场调研及讨论分析后,专家组成员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把脉施策”。

“一路过来,发现临水路段比较多,建议仔细排查临水路段标志情况。”,“公路医生进乡村”省级专家组成员罗新乐认为,X307凌李线总体路况较好,养护到位,道路也清楚干净,。“道路两侧的路灯均为太阳能路灯,建议在照明不多的地方加设警示灯,在夜间做好安全提示。”罗新乐说。

道路整治的成效,村民最有切身体会。“昔日难行的道路变得平坦通畅,走在农村公路上感觉越来越安全了,“‘公路医生’一来,这条路真是旧貌换新颜!现在出门办事,方便多了。”当地村民纷纷表示。

通过小改造促进大提升,营造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据了解,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共组织进区县13次,进路段29次,进讲堂16次,已完成35个省级挂牌路段整治、612个市级挂牌路段整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燕钰 通讯员 侯丽莎

标签:
责编: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