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看江苏|连续四年A等的秘密
2025-09-16 09:22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洪叶,许海燕  
1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事关转型发展,事关民生民心,事关国家形象。916日至17日,第六届中国质量大会将在南京举办。

作为经济大省,近年来,江苏制造业产品、消费品质量合格率稳居全国前列,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位居全国第一,在国家质量工作考核中连续4年获A等次。目前,江苏质量强省建设得如何?本次大会有哪些亮点?915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沈海斌。

四句话讲述质量生态的“养成公式”

采访中,沈海斌用四句话介绍了江苏营造质量发展生态的做法——

第一句话:产业需求引领,培育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围绕江苏“1650”产业体系,省市场监管局梳理出省内技术机构检测能力清单和产业链检测能力需求清单,编制了覆盖50条重点产业链、3.5万余项质量要素的质量图谱,上线“苏链检”信息平台,累计对接企业个性化技术服务需求4700余个,有效破解重点产业“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问题;全省累计建成“质量小站”328个、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100多万家次。

第二句话:龙头企业带动,培植质量发展的广袤“森林”。早在2020年,省市场监管局就在全国率先探索质量创新联合体建设,推动龙头企业、技术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协同,共同推进质量创新。以苏州光电产业质量创新联合体为例,通过整个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跨界合作,先后攻克深海通信装备系统关键技术、万公里深海传输、万米深海水压和深海长寿命应用三大世界难题。目前,江苏已建立省级质量创新联合体40个,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21条产业链开展质量联动提升,9个项目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

第三句话:国际市场对标,注入质量发展的充沛“能量”。省市场监管局把扩大认证、标准等质量领域“软联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认证认可“走出去”、标准国际化跃升等行动,助力企业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开展竞争合作。截至目前,江苏“本土化”的国际认证服务已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产品“出海”降低了成本,更为企业布局全球市场抢占先机;碳标识认证试点拓展至电池、光伏、钢铁等10个产品,引导企业主动对接国际贸易新规则;主导制定ISOIEC标准178项,有力提升江苏产品、服务核心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第四句话:金融要素支撑,浇灌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江苏推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质量增信产品“苏质贷”,积极构建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撑系统。为放大政策效应,省市场监管局联合财政部门将“苏质贷”纳入省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基金平台,有效提振合作银行敢贷、愿贷信心;为小微企业安排专项贴息资金1.3亿元,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自202211月推出以来,已帮助2万余家企业获得质量融资1533亿元,在全国质量融资中位列第一。

推动质量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本次中国质量(南京)大会除主题大会外,还包括多场专题会议和专项活动。其中,16日下午的国际和国家级质量技术机构服务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对接会,是本次质量大会2个专项活动之一。会上,将举行一系列签约活动、发布一批合作成果。那么这场对接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记者了解到,一是邀请国内外质量技术机构专家学者,围绕质量技术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开展研讨交流;二是搭建一个质量技术机构与江苏产业深度融合的交流合作平台,引导更多国内外优质质量技术机构与江苏产业深度对接、互利共赢。

“本场对接会主要两个环节:一是主题演讲环节。我们邀请7名国际、国内技术机构专家,围绕产业计量、认证合作等7个主题各抒己见,为我们推动质量链更好融入产业链、创新链提供新理念、新方案。二是合作签约环节。”沈海斌介绍,“近年来,我们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与国际和国家级质量技术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共有175项合作项目落地,涉及金额达42.9亿元,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质量底座。今年,我们以质量大会在南京召开为契机,与国际和国家级质量技术机构对接各类合作项目105个,达成合作意向32个。这次对接会,我们从达成意向的项目中选取15个代表性项目,分政府、平台、企业三个批次进行现场签约,推动国内外质量技术在江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

推进“品质江苏”建设

崇尚质量、精益求精,一直是刻在江苏文化基因里的“精神密码”。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技术领先、质量过硬、品牌卓著、群众满意的“品质江苏”。这是江苏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具体抓手,也是持续放大质量大会这一平台效应的主动选择。

在具体实践中,江苏一体推进质量提升、品牌创建、技术赋能、安全守护、放心消费、质量共治“六大行动”,突出把握“三个聚焦”——聚焦质量提升,一体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15个重点产业链质量比对、质量攻关项目全面实施,29个县(市、区)参加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创新试点和百城质量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保持全国前列。

聚焦品牌引领,修订出台《“江苏精品”认证管理办法》,推进实施“品牌强国工程”江苏专案,培育了东海水晶、南通家纺、丹阳眼镜等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专业市场品牌,我省11个品牌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数量居全国首位,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

聚焦群众关切,出台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省级地方标准,成立江苏电梯标准化联盟,累计更新住宅老旧电梯1.05万台,惠及群众约200万人,真正让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可知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这些阶段性工作成果,既是对“江苏质量”的肯定,更是对“江苏品质”的印证。

下一步,江苏将持续深入开展“品质江苏”建设,全力打造“技术领先、质量过硬、品牌卓著、群众满意”的质量强省。

持续擦亮“放心消费在江苏”名片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江苏从稳增长、惠民生的高度,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在中消协连续8年开展的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江苏城市7次夺冠,前十名城市数量6次居全国省区第一,“放心消费在江苏”已经成为江苏一张靓丽的名片。

“今年以来,我们把‘放心消费’作为‘品质江苏’建设六大行动之一,在全省深入推进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支持发展首发经济、赛事经济,开展‘苏新消费’‘江苏优品行全球’等活动,建立首批省级消费教育体验站13个,新增线下无理由退货商户3000家、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4000家,供需适配性和消费满意度全面提升。”沈海斌说。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自 5 月开赛以来,迅速成为现象级热点。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主动服务消费新热点,围绕“赛事消费”主题,深入开展“放心消费便利维权”活动,培育一批放心消费街区、商圈,提升百姓的消费体验,力争让“放心消费在江苏”的承诺,在每一个消费场景中落到实处。

此外,为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近日,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消保委在全省开展“一键和解 维权放心”承诺活动,引导全省经营主体通过“一键和解”方式解决消费争议纠纷,让消费者实现“人在家中坐,和解线上连”。接下来,我省将持续深化消费环境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江苏特色、全国影响的先行经验,持续擦亮“放心消费在江苏”这块金字招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许海燕

标签:
责编:柏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