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年7月至9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武部与化工学院共同组织80名师生,开展了一场以“追寻抗战化工足迹,传承科技报国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红色化工遗迹走访到英雄故事分享,再到主题书籍阅读,80个主题活动引导青年学子重温烽火岁月,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专业认同与报国情怀。
活动期间,实践团先后奔赴常州空军某部、南京永利铔厂旧址、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中国化工博物馆等地开展实地研学,行程覆盖江苏、浙江、辽宁、江西等8个省份,总里程超10000公里。在锈迹斑斑的设备遗址和肃穆的纪念碑前,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触摸历史痕迹,深切感受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艰难起步、在压迫中顽强抗争的艰辛历程。一系列沉浸式思政课,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加坚定了科技自强、实业报国的信念。
在深度走访的基础上,实践团还走进郑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微党课”讲堂。成员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见闻,以“永利铔厂与侯氏制碱法”等案例,向社区居民生动讲述近代化工先驱突破技术封锁、生产战时物资、支援抗战前线的感人故事。宣讲融汇化工知识与历史叙事,深刻阐释“实业救国”“科技报国”精神的时代价值,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此外,实践团通过主题阅读、书信征集等形式,深入挖掘侯德榜、范旭东等化工先驱的事迹,字里行间的温度与力量,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青春血脉。退伍大学生们还发起“穿越时空的对话·写一封信给你”活动,以书信与先辈展开心灵对话,感悟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两种时空下的青春完成了跨越历史的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深度记录实践过程,拍摄制作《铔骨铮铮:抗战烽火中的民族化工丰碑》等3期微党课,绘制抗战主题海报20余幅,并发布系列社会实践报道,表达对历史的铭记、对先辈的致敬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今后还将结合新生入学教育等多种形式,持续推动社会实践成果转化,引导学子明确新时代化工人的使命与担当。”校人武部部长邓晓斌说,
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传承红色基因与科技火种,夯实专业基础,锤炼实践能力,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化工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柏丽娟 通讯员 左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