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为纸,躬行为墨:盐师青年的盛夏实践答卷
2025-08-21 16:3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夏日,盐城师范学院再次拉响青春集结号。青年学子们在校团委组织下,积极投身“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所学化为脚下力量,奔赴城乡阡陌、山海之间、社区基层、产业前沿,深刻领略经济发展之重、科技创新之先、文化传承之要、劳动教育之义。

以青春之笔,绘实践长卷;以挺膺之姿,担强国使命。他们或深耕红色沃土,或守护绿水青山,或播撒知识星火,或赋能乡村振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盐师青年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地方发展、锤炼过硬本领的实践担当。

赓续红色血脉,创新基因传承

红色是靓丽的青春底色。青年学子通过实地寻访红色印记、创新激活红色资源等,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筑梦暖阳,盐声嘹亮”实践团走进徐州第三中学,开展“赓续红色基因,拥抱科技时代”主题宣讲。活动中,成员们结合“苏超”热点,呼应先辈“不言弃”精神,还以球迷市场、文创产业阐述红色开拓精神;借助AI复原技术讲解红色文化传承边界的创新拓展,鼓励学子们以创新力量延续红色火种。

盐城佳富村成为另一重要阵地,“红脉传承,创意赋能”团队深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驻足于烈士手稿展柜前,研讨“红色故事的现代表达”,提出年轻化传播方案;走访桃果产业园,推动“烈士家乡果”IP与乡村研学融合,并将其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踏寻红色金融足迹”团队前往新四军红色金融史迹陈列室、镇江红色金融博物馆,以口述史的方式记录百岁老战士陈克秋的峥嵘故事,并在暑托班开展宣讲,让青年在与历史对话中感悟经济战场里的奉献精神。

在盐城文化馆,“红脉传承,创意赋能”实践团志愿者学生以光影为桥、以创意为媒,与银发党员、少年儿童、“爱心妈妈”组成三代群体,分享《南京!南京!》的观影感受,全场合唱《保卫黄河》,激昂旋律唤醒集体记忆,凝聚“共筑精神长城”的奋进共识。

践行绿色低碳,赋能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青年们将绿色理念融入实践,以青春力量助力生态环保理念传播。

“绿索山河,‘碳’寻未来”团队深入黄海湿地博物馆、大丰麋鹿保护区等,通过湿地研学、生态宣讲、实地调研等形式,探索湿地碳汇功能,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团队通过动态数据大屏了解黄海湿地核心价值,学习候鸟栖息地修复工程中的协同固碳机制,此外还体验无人机巡护等科技手段,深化对湿地保护与碳汇关联的认知。

在赣榆乡村社区,“科普星火”团队将节气文化与红色教育巧妙结合,引导孩子们在“晒红”习俗体验和童谣学唱中感受传统魅力。同时“火山喷发”实验和“食品安全小侦探”等互动游戏,激发了他们的科学探索与环保意识。

绿意寻未来,生态沁人心。这一绿色行动链还延伸至社区基层——“思想铸魂,志语铿锵”团队来到苏州娄葑街道,以一场生动有趣的“废纸箱变收纳盒”手工课演示垃圾分类技巧,用童趣漫画讲述生态故事,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守护童心成长,播撒希望火种

青年志愿者们精心设计内容,从课业巩固到兴趣拓展,从安全守护到文化传承,以专业与温情为乡村儿童和特殊群体点亮人生成长之路。

在阜宁童营村,“阳光伴童行,盐语润童心”团队带领孩子们探访“鸡鸣三县”的童营村地标——盐淮线9B界桩。在擦拭界桩、为字迹描红等活动中,孩子们深植家国情怀。

“语润山海,花开半夏”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连云港市柘汪中心小学,开展普通话推广主题活动,以“宣讲+互动”的创新形式助力乡村地区普通话普及。课堂上,该团队结合专业优势构建全链条推广体系,梳理普通话发展脉络,助力参与者深化认知;通过精选党史及红色文化主题影视片段,组织模仿朗读,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设计绕口令、“传声筒”等互动游戏,趣味纠正发音问题。

尤值一提的是,“童心向阳”团队针对特殊学生需求,通过电话和问卷定制个性化艺术辅导,上门开展“一对一”钢琴、乐器教学,让艺术梦想照进现实。

社区暑托班活动同样缤纷多彩、创意无限。“智启未来点亮童心”团队联合公益组织,开设英语早读、化学实验和手工课。孩子们在“浮力鸡蛋”实验中揭开科学奥秘;“趣学一夏筑梦童行”团队通过绘画“未来城市”和书法传承,让童真与创意齐飞。

融合科技与人文,驱动创新发展

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和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长期努力的方向。这个夏天,青年学子以专业智慧推动产教融合与科普教育,体悟新质生产力内涵与产教融合新范式。

在“百企拓岗,就业引航”行动中,盐城师范学院校领导带队走访江苏大陆智源科技和华东大数据中心,看望暑期实习师生,调研校企合作成效。围绕该校实习生参与的智能硬件研发和政务数据治理,企业相关负责人赞誉其专业能力,期待与学校建立更稳定的协同育人机制。

大庆路实验学校夏令营中,“智绘桥梁,青春灯塔”团队以AI视频生成案例讲解人工智能原理,并开展机器人组装实践,帮助青少年在协作中感受科技魅力。

金融教育活动同样妙趣横生。“盐小圈”团队联合江苏银行,在盐渎街道暑托班开展“巧数手中钱,智启财富源”活动,通过零花钱管理案例,播撒理性消费的种子。

实习是产教融合的重要环节。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将持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学生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跨域山海情,共绘振兴图

盐师青年们跨越地域界限,助力偏远地区教育发展。这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不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生动课堂,更是乡村振兴的青春引擎。

8月,该校“点亮微光,盐青先行”志愿服务团来到广西桂林兴安县高尚镇中心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同学们抱团前行,深刻体会到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深刻寓意,民族团结的种子被播撒在他们的心灵中。

据悉,该团队连续三年赴在广西桂林兴安县高尚镇中心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150余名学生开设思政、民族文化、科普等六大课程,并募集2万余元建造“爱心阅览室”,以书籍串联山海情深。

从红色基因的创新传承到绿色低碳的躬身实践,从童心的温情守护到科技的智慧赋能,该校青年学子奋力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下一步,盐城师范学院团委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春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通讯员王帅 顾灿

标签:
责编: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