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长江镇:文明实践“新”潮起,为民惠民“暖”人心
2025-08-05 16:49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一江碧水风正起,江海文明世代传。

在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刷脸即入的24小时共享自习室”“可吃可玩的沿江亲子欢乐村跑”“装进一整个‘城市配套’的村居”……这些创新实践正成为“美美长江行”的新注脚,不断调动群众的生活幸福感,让幸福如江水般漫溢。

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长江镇紧扣“爱在长江 文明同行”文明实践品牌,发布涵盖思想引领、为民惠民、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新风培育等5大类别共33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一站一品”文明实践特色项目清单。这份有温度、有新意、有实干的规划,为全年工作擘画了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蓝图,精准回应群众期待,契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着眼实践深化,长江镇深挖“新潮儿”,联动“村味儿”,创新“文明实践+”,在阵地完善、文化供给、新风培育上持续发力,让文明实践热在基层、强在群众。

“新潮”阵地:打造家门口的“幸福点”

“刷脸就能进,安静又方便!”长江中心沙社区的“常来学习吧”共享自习室人气十足。这个由农家书屋升级的24小时空间,配备电脑、暖气,学习积分还能换用品,深受学子欢迎。

“常来学习吧”是文明实践服务创新的缩影。它整合全镇资源,改造传统农家书屋,实现“一屋多用”,拓宽服务时间和人群适配度。全镇33个农家书屋中,已升级14个“常来学习吧”,使用率提升超65%。其含金量还在持续攀升:书屋焕新升级为非遗手工坊、“长江心岸”工作室、银龄课堂、读书会等多元空间。“新点子”不断触动着老中青的“心窝子”。

一个阵地就是一个幸福聚能点。绿荫爱心暑托解决暑期子女看护难题;智慧社区便民共享自助洗车充电广场化解充电难题;32个便民疏导点让流动摊点“活而不乱”;“睦邻楼道”将文明实践延伸至居民日常。从“拉群众进站”到“深入群众建站”,从固定场所到打造“没有围墙、人人可来”的特色阵地,长江镇构建起点多面广、联通便民的实践体系,让群众获得感更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

“村味”活动:拉长文化惠民的“幸福线”

文化供给是乡村文明的引擎。长江镇结合“文明实践+村字IP”,打造冒热气、接地气、聚人心的活动,让文化大餐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锻造出属于长江人特有的文化特质。

“这只大鹅,是参加村跑的奖品!活动太有意义了!”村民王先生对村里的沿江亲子欢乐村跑赞不绝口。全家沿着龙游湾奔跑,赏江景、剥花生、拼拼图、品美食、体验非遗漆扇,收获满满。“可吃、可感、可学、可玩”,充满“村味”的活动,正是群众所需。

实事办到“心坎上”,文化送到“家门口”。文明实践“艺”起学文艺公益课堂、永平社区非遗手工坊、永平闸社区哪吒主题“村绘”……这些透着浓浓“村味”的特色品牌活动,让实践亲切可感,唤醒着乡愁与热爱,润泽着长江的精神土壤。

“新风”浸润:绘就移风易俗的“幸福面”

培育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是关键。长江镇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文明新风”,凝聚共识、做优生态。

“在村里办婚礼,省钱省事又省心!”义圩社区易俗堂内,一场简约而隆重的新式婚礼正在举行。新人共读新风婚书,传递文明简约风尚。社区创新推出喜事“四个一”制度(一份祝福、一份承诺、一份菜单、一份伴手礼),餐费标准化,精简婚庆,遏制攀比。自2024年7月启用,已举办宴请14场,节约资金超21万元。场地供不应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理念深入人心,“主动来、愿意来”成常态。

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长江镇勇立潮头。依托姚呈明理论武装工作室,用“农家长板凳”送理论上门;“中国好人”杨秀凤获评第九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擦亮“德润长江”文明实践品牌;以“三句半”等土味说唱,让文明新风入脑入心。完善村规民约,推行道德评议,激发村民共建共治的热情,使尊德守礼蔚然成风,崇心向善深入人心,文明新风遍地开花。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从“美美长江行”的实践中,我们看到长江镇以“实”字托底,串点成线、扩线成面、聚面为阵,用创新之“新”、服务之“心”,燃起文明实践燎原之势,稳稳托举起长江人民的幸福生活。

冒鑫源 孙露露 翟季姝

标签:
责编:周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