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号召,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事业,6月23日至7月16日,南通大学“绿色方舟”环保实践团联合南通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以“减塑同行 绿动‘卫’来”为主题,围绕减塑行动、资源循环利用、空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在校园、社区同步开展系列环保科普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宣讲、创意实践、科普体验等多元形式,推动生态环保理念落地生根,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
校地联动启新篇 减塑理念深扎根
6月23日,南通大学桃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内,“布塑之客,减塑同行” 大学生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这场由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南通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绿色方舟”环保社团等单位承办的活动,以“减塑行动”与“长江生态保护”为双主线,拉开了高校青年助力生态建设的序幕。
活动中,“绿色方舟”环保社团指导老师虞亚平详细解读了暑期社会实践“理论筑基-技能提升-实战淬炼”培养体系,志愿者崔文卓分享减塑故事引发共鸣,南通市环保宣教中心副主任仇晓琴为实践队授旗,见证了校地实践基地合作共建签约。这一举措将整合资源,为青年环保实践搭建长效平台。
此外,环保知识竞猜点燃互动热情,DIY 帆布袋优秀作品展传递“以布代塑”创意,环保市集里志愿者向师生、居民普及减塑常识,一张张实践照片定格着“校园-社区-家庭”三级减塑网络的雏形。此次启动仪式,不仅是理念的传播,更是校地携手守护绿水青山的郑重承诺。

南通市环境保护宣教中心仇晓琴为社会实践团队授旗

大学生环保社会实践启动仪式
创意巧思赋新生 童真巧手播绿芽
7月11日,团队赴南通市盘香沟社区,开展“魔法小手,变废为宝”环保创意活动。孩子们化身“环保小魔法师”,用创意为废弃物注入新生。
志愿者崔文卓以“垃圾星球”动画,让孩子们直观感受随意丢弃的危害;并通过全球环保现状讲解,让“废品暗藏价值”的理念生根发芽。剪裁、粘贴间,快递盒变成了“守护地球”的机器人,一次性纸杯化作实用笔筒,孩子们举着作品骄傲分享创意,眼中闪烁着对“创造”的热忱。环保知识问答趣味互动,以及孩子们离场时主动收拾现场的举动,更让“随手环保”成为自然习惯。这场活动,以童真巧手为笔,将“回收再利用”的种子播撒进童年,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成长底色。

志愿者讲解环保现状
科普体验探蓝天 童心愿景护家园
7月16日,团队赴江苏省南通市三桥社区,开展“清新空气护蓝天”科普体验活动。志愿者孙岳化身为“空气侦探”,引领孩子们开启探索之旅,让保护蓝天的信念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从“湛蓝天空为何灰蒙蒙”的追问,到对PM2.5、臭氧等污染物的科普;从 “遮阳伞破洞”类比臭氧层空洞,到揭秘乐山大佛“闭眼流泪”背后的酸雨危害;从“棉被裹地球”解读温室效应,到提出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的具体倡议——生动的类比与影像,让抽象的环保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孩子们在“蓝天承诺卡”上郑重写下“步行上学”“坚持垃圾分类”等环保倡议,稚嫩的笔迹里,是守护家园的坚定。这场科普之旅,不仅让孩子们读懂了空气污染的成因与防治,更让“清新空气护蓝天”从口号变为孩子们日常行为,为生态保护注入了持久力量。

志愿者讲解空气污染原因
从校地联动传播减塑理念,到创意手工启蒙童真环保意识,再到科普体验筑牢蓝天守护信念,南通大学“绿色方舟”环保实践团以青春之力,将环保行动融入社区、校园与家庭,为美丽南通建设绘就了充满活力的绿色篇章,彰显了当代青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担当与作为。
通讯员 虞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