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零规模和净增额全国第一、全省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全省餐饮收入规模居全国第二……7月30日,记者从2025年上半年全省商务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全省消费市场、外贸进出口、外资投资、对外合作、制度型开放等方面持续优化,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全省消费市场活力加速释放,重点企业支撑有力。上半年,全省实现社零总额2.39万亿元,社零规模和净增额全国第一。创新打造“江苏消费品以旧换新平台”,以旧换新政策类相关商品(汽车、家电、3C数码、家居)合计实现限上零售额3847亿元,同比增长9.4%。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6362.4亿元,增幅7.9%,总量居全国第三。创新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江苏站”“苏超联赛+苏新消费”联动IP等促消费活动。推动京东、淘天平台开设全国首家“外贸优品”省级专区,帮助外贸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外贸进出口质升量稳,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得到提升。上半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2.81万亿元,同比增长5.2%。持续推进“江苏优品行全球”行动,组织5750家次企业参加133场境内外重点展会拓市场、争订单。全国首个将小微服务贸易企业纳入省级出口信保统保平台,为企业出口保驾护航。深入实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35家企业、8个项目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数量居全国各省市前列。3个案例入选全国技术贸易创新实践案例、占全国十分之一,6个案例上榜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合作50个典型案例。
吸引外资稳中提质,强磁场效应不断显现。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美元。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外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地区保持增长。围绕“1650”产业体系,编制重点外资产业招商图谱。针对96个商务部重点外资项目开展跟踪服务,推动重点外资项目早落地、早到资、早达产。抢抓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扩围机遇,做好南京、苏州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独资医院开放试点。成功召开中东欧投资合作企业座谈会、中国(江苏)—希腊商务交流会、中国(江苏)—塞尔维亚经贸合作交流会。
对外合作保持稳定,实现安全有序发展。上半年,全省新增对外投资项目80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56.7亿美元;中方实际投资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8.1%。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增对外投资项目502个,协议投资额37亿美元。组织200余家企业参加境外经贸合作区专题推介活动,将境外合作区培育成新形势下我省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运行好“全程相伴”江苏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截至6月底,在线办理走出去业务10677项。优化提升全国首创的“江苏省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外派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项目,已累计保障超17万人次,签单保费近8000万元。
开放平台载体作用发挥明显,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在经开区建设发展方面,目前全省已有省级以上经开区124家,其中国家级经开区27家、数量居全国第一,省级经开区97家。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2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2家进入前5强、9家进入前30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九连冠”。建成省级以上国际合作园区18家。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方面,推动“制度型开放50条”等政策文件落地,上半年有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目前已累计形成4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65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泽文 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