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1,正式发布!”在7月23日举行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交流研讨会上,包括南京与苏州在内的19个全国数据基础设施试点城市联合发布《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合作倡议》,此份倡议标志着各市在构建开放协同的数据基础设施生态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一个更为完善、更为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体系正在未来酝酿。
41.06泽字节,这是2024年我国数据年产量。当前,中国算力总规模已达到每秒28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并以超425万座的5G基站数量稳居全球首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数据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数据采集、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和安全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成为了驱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强劲引擎。
早在2024年,国家数据局就在数场、可信数据空间、数联网、数据元件、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等方向上部署先行先试任务,南京与苏州成为全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联网方向)”先行先试城市。随后,江苏省数据局第一时间牵头两市数据局开展数联网任务建设。南京,以构建“技术先进、实用安全、开放兼容”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为目标,打造算网设施、统一底座、流通平台等“六个一”体系,支撑跨域数据安全高效流通。项目聚焦AI模型开发、隐私计算、区块链跨域互信等核心技术,构建低时延、高可靠的CENI确定性网络,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苏州,通过建设数据流通利用平台,稳步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交易等方面的试点,区域级数联网基础支撑平台则从完善基础底座、参与标准建立、培育“三医”与金融科技场景三方面发力。

“基于CENI设施,我们已开通全球首个光电融合确定性新型算网基础设施,在业界率先实现丢包率小于十万分之一,传输效率大于90%的高质量网络传输能力。”交流研讨会上,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刘韵洁重点介绍了CENI确定性网络建设成果。该设施可一线通达全国最大规模算力资源池,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跳入算、一键调算、一网通达”的“一张网”算网服务能力,在面向多算力中心协同、算网融合需求等方面展现出强大潜能,解决“算不了、算不起、算不好”的难题。
据了解,南京数联网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国家数据局任务书要求的功能建设,正积极对接国家数据局,开展互联互通测试工作,目前已形成35个数据应用场景方案。苏州市数联网试点任务正积极推进部署及联通测试工作,并在医疗、金融等场景开展验证工作。截至6月30日,全省已储备53个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试点项目,形成31个应用案例。
当数据基础设施在城市肌理之下悄然生出脉络,期许之余,也要看到无形的壁垒正阻碍脉络的进一步延展。数据基础设施的体系化推进仍面临一些短板,如协同调度能力不足、标准体系不统一,致使平台间互联互通不畅,“数据孤岛”现象依然是横亘在充分挖掘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能道路上的障碍。
此次交流研讨会,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务实、高效的交流平台,促进各地区、各领域紧密协作。会上,来自北京、南京、深圳、郑州、苏州等五座城市的代表分别从材料、智能驾驶、医学影像、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领域,分享数据基础设施落地应用的实践经验。从国内首个新材料应用产业链可信数据空间的开发与应用,到抢占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新赛道的创新实践,再到医疗健康数据“创新枢纽”的融合发展,各市分享生动展示数据基础设施赋能千行百业、创造实际价值的强大能力,也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互联互通与提升效率的有效途径。
“我们将继续协同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标准规范的应用落地,并合力促进高速数据网的规模化建设与效能优化,与各试点城市携手培育开放、繁荣、安全可控的数据要素市场生态。”江苏省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