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为专利转化“添翼”,江苏力推“专利产业化+认股权”新模式
2025-07-09 18:0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燕钰  
1

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与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印发《江苏省“专利产业化+认股权”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面向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推进专利转化新机制,着力提升专利转化运用和产业化水平。

近年来,江苏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已经实现了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截至2024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634412件和74.51件,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省区首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9.14件,是全国平均数的两倍多。

专利成果量质齐升,助力江苏夯实产业发展技术基础,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此次江苏省“专利产业化+认股权”工作,重点面向拥有专利成果的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鼓励创新能力突出、转化机制完备、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效应明显的单位以及科研人员在运行模式、激励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取得突破。

记者梳理发现,在主要任务方面,方案着重突出了探索“专利产业化+认股权”工作模式,强化“专利产业化+认股权”管理服务和完善“专利产业化+认股权”激励机制三方面特征。

就“专利产业化+认股权”工作模式而言,其明确高校院所可以将相关专利权部分赋予企业,与企业成为共同所有权人;也可以通过独占许可的方式,赋予企业在专利权期限内的长期使用权,待满足行权条件后,再将专利转让至企业等。

就强化“专利产业化+认股权”管理服务而言,其指出各高校院应做好内部协调工作,研究制定相关配套管理办法或细则;此外,省知识产权局、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等建立“专利产业化+认股权”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有关政策问题,统筹推进工作任务落实等。

就完善“专利产业化+认股权”激励机制而言,其鼓励高校院所探索建立符合认股权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综合运用“专利产业化+认股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专利产业化+认股权”工作落地成效,为高校院所、相关企业、担保机构或保险机构等参与方提供一定的补贴或奖励等。

下一步,省知识产权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专利产业化+认股权”工作分析、统筹,调动各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同时,推动破解专利转化运用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市场痛点和各方诉求,有效助力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燕钰 实习生 李佳欣

标签:
责编: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