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16日,中国质量大会将在南京召开。作为我国质量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会议,中国质量大会不仅是一场国际交流盛会,更是展示我国质量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现推出“解码‘苏’质密钥”专题,深入探访中国质量奖和江苏省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解码江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质胜之道”。

能上“天”入“地”,还能融入日常生活的特种纤维是什么样的?在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玻纤院”)的成果展厅,记者看到了玻璃拉丝后的“百变”用途。
“玻璃拉出来的丝,不仅能应用在航空领域如机身、宇航服等,还能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新能源汽车电池隔膜、棒球棒和冲浪板等。”南京玻纤院质量部门负责人黄腾介绍,目前,企业主导制定了16项国际标准和188项国内标准,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能在行业独占鳌头,与企业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坚守质量管理底线分不开。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1998年,企业就全面推行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研发到产品都实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每个员工、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围绕质量目标有序运行。在后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又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的内涵,逐渐形成了目前的“三力协同,纤丝织造创新生态”质量管理模式。
企业在质量管理模式上的变迁,既是响应新材料产业发展要求的需求牵引,也是复合材料技术迭代升级,智能制造技术广泛应用的行业推动,还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在变迁中,南京玻纤院始终坚守创新图强的文化基因,坚持“5649”创新模式(5大创新方向、6大创新平台、4大创新机制、9大创新领域),建立知识管理体系,践行质量至上的价值追求。

何为“三力协同,纤丝织造创新生态”?具体来看,“三力”即驱动力、协同力、支撑力,以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为内在驱动力,引领公司战略;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目标,产业和行业协同发展,引领整个产业链革新;围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重要影响力、强大凝聚力的创新生态;从技术创新维、管理创新维、平台创新维同时发力,给予强有力支撑。

以主营产品特种玻璃纤维为例,企业相关负责人形象化地解释了“三力协同”的应用场景。过去,特种玻璃纤维玻璃熔化温度高,拉丝温度与析晶温度倒挂,导致拉丝过程极易析晶中断玻璃纤维成形。后来,企业建立了“难熔玻璃数据库”,开发超高温熔制工艺,解决了析晶难题;在制造力保障方面,企业部署拉丝温度智能调控系统,波动范围远低于同行业水平,从而确保了拉丝过程的稳定性。“三力协同,正如我们纺织的玻纤丝一般,相互交织,合股,形成巨大凝聚力。”

为保障质量体系有序推进,南京玻纤院更将质量目标纳入企业“十四五”规划KPI体系,每年投入营收的3.5%用于质量技术创新,让质量提升工作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对质量孜孜不倦的追求,助力企业实现产品不良率降至0.0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在标准制定方面的领先地位,不仅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质量提升和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企业在质量领域更是屡获省长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等重磅奖项,也让“南玻造”在业内更有品牌标识度。奖项的获得,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溢价,使得企业国际订单近三年持续增长,还显著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拓展了市场份额。

面向未来,南京玻纤院深化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路径也十分清晰。企业将实现全要素质量数据可视化,构建质量预测模型,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通过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企业还将建设“碳足迹”管理体系,实现100%产品绿色认证,继续在标准制定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响应绿色发展的要求,提升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南京玻纤院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坚守,也是南京一大批企业牢固坚守质量管理的缩影。放眼金陵大地,抓质量、重细节已成为普遍共识。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重点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生物医药等“2+6+6”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行业优秀企业,引导和帮扶企业加强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质量管理,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不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助力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全市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筹办中国质量(南京)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质量强市战略,一体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区工作,更好发挥质量在产业建圈强链、企业做大做强、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永金
实习生 朱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