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度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成果应用工作通知》,确定全国20个干线公路项目和20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为2024年度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G42沪蓉高速江苏段通过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联合评选,成功上榜。
沪蓉高速江苏段这条已运营20余年、日均车流超18万辆、峰值达25万辆,是典型的“黄金动脉”。经过江苏高速“一路三方”(交通综合执法、高速交警、宁沪高速)精心打造,创新构建“省级统筹、路段协同、点位落实”三级联勤机制,一场持续三年的安全变革悄然落地。

靶向治理事故路段隐患精心排查整治
基于“一点一方案”、“一路一设计”原则实施靶向整治。全线数据共享、联合排查及深度事故分析,精准识别、锁定5个事故多发路段和20个一般风险路段;“三个一,三亮化”交安提升(一组震荡标线、一组船式防撞桶、一个TS级防撞垫;一组闪烁地灯、分流鼻一盏红蓝警示灯、护栏闪烁诱导灯)整治事故高发的互通分流口;设置逐级降速标志、图形化警示标志、增设防滑缓冲及容错设施等实现弯道路段通行优化。相关改造显著提升点位的夜间可视性及防冲撞能力,事故多发路段亡人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57%。

打造全天候立体安全防护精细设施提升
为有效提升高速公路安全防护水平,全面适应大流量交通的运营管理需求,路段经营管理单位宁沪公司从2019年至今累计投入8亿元,将原有二波护栏提升为三波护栏,升级改造范围覆盖沪蓉高速江苏段双侧总长506.93km路段,同步完成全线中分带开口活动护栏、路桥搭接、端头防撞垫等重要节点的提升。采用低微变形量护栏、混凝土护栏等措施防护桥墩、路侧障碍物等特殊路段。


针对夜间事故占比超50%的顽疾,路段“一路三方”联袂实施 “暗夜亮剑”行动,全线铺设逆反射系数达350的高亮标线(超国标40%),加密设置圆盘式大尺寸轮廓标,在互通区增设主动发光标志,在梅村、硕放等关键路段中分带投入风光储一体式预警机,提升夜间、雨雾天气下的可视性及警示效果。升级改造后,路段全线夜间每百万pcu事故率锐减至改造前的五分之一。


通过精品工程建设,沪蓉高速江苏段已实现全程监控和信息发布全覆盖,全线监控点位间距500m,其中高清摄像头占比80%以上。所有互通前后及收费站前均设置情报板,达到全覆盖要求,通过视频事件AI检测结合三方巡查力量,实现主动发现、快速预警。
“一路三方”多维协同构建智慧管控
路段“一路三方”共享基础设施、路网流量、视频监控、交通事故等核心数据,建立道路状况与执法动态的实时联动网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路段区间测速执法,以ETC门架设备及时抓拍处罚违章驾驶行为。路段沿线共设2处主线公安检查站,3处主线执法站,6处服务区执法站,全面构建多维执法网络,路段入口检测超限率降至0.05%以下,违法大件运输查处率100%。为实现一站式快处快赔轻微事故,降低道路通行影响,路段全线增设4处快速处理点,提升现场处置效率,使拥堵路段二次事故发生率整体下降15%。

面对“常态化超饱和”车流,路段首创“匝道控制+车道可变限速+车道动态管控”的智慧扩容体系,配套建设14个应急港湾,4座救援驿站,前置应急驻点,确保大流量状态下的应急救援能力。


沪蓉高速江苏段“一路同心、安畅沪宁”精细化安全管理理念代表着“一路三方”的深度融合,也反映出公路安全管理的民生导向,591份司乘问卷显示,路段道路通行满意度达95.5%。阳澄湖、芳茂山等服务区日均接待超6万车次,成为融合文旅特色的“网红打卡地”。现今,联勤联动机制、交安改造技术、应急港湾建设、集约养护模式等被外省广泛借鉴。这条连接上海与南京的“经济走廊”,正以安全、畅通、温暖的出行体验,书写着交通强国建设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