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值此之际,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新华日报交汇点大平台,共同推出《用“星”体会 江苏大地有多美》系列海报。跟随卫星视角,俯瞰江苏大地上的创新脉动与时代风采。

苏州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引领、规划保障,科学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着力增强村庄规划编制实用性、操作性和约束性。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全市积极探索,优化编制方式,为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了规范依据,全面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划编制体系。通过各级各类规划上下贯通衔接,形成“片区化发展规划+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的新工作框架体系。创新编制片区化发展规划,以此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镇村布局规划动态更新,调减搬迁撤并村数量,为农村房屋翻建提供依据。对重点区域开展村庄设计,突出地方特色、产业特色、资源特色。

试点连片组团编制村庄规划。按照“宜单则单,宜合则合”原则,对于有一定规划基础并且在产业特色、风貌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居民点集聚提升等方面需要重点研究和规划布局的村庄,单独编制村庄规划。对于产业功能、空间形态、风貌特色等方面比较一致,地域相连或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共建共享的特定区域,探索连片编制村庄规划的路径,进一步统筹资源,协调发展。全市共形成116个连片编制的村庄规划成果,为片区化发展规划的有效落地提供保障。对于用地调整余地小、规划需求不强烈的村庄,采用通则式规划管理,简化规划内容,提升工作效率。
突出历史文化保护特色。以名村为核心,要求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步开展,协同推进,在村庄规划中落实保护规划内容或者设置历史文化保护专章;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庄规划报苏州市规委会审查。为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将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省级以上传统村落所在行政村的村庄规划逐步纳入市级技术审查范围,着重做好历史文化保护的规划内容。
坚守红线底线,切实保护耕地。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一方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布局,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另一方面进一步构建好全市生态系统保护格局,筑牢生态底线,强化管控要求。
推动规划师下乡服务,党建与业务融合。一方面做好规划服务。在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土地利用和政策研究、村庄设计、业态策划、风貌研究、服务项目建设,提供规划-实施-策划-设计“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做好基层调研。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规划师团队一起走访基层,为村庄发展答疑解难,科学引导村庄规划编制,持续做好规划批后管理,保障规划实施。

各板块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相城区太平街道以环阳澄湖一体化为视角,推进连片村庄资源高效整合、产业协同发展、设施联建共享;基于各村资源禀赋,植入文旅游憩、颐养度假、特色农业等元素,引导各村融入片区发展;结合农文旅布局、交通组织、设施提升和农房建设,共同展现阳澄湖西岸“诗意慢村、湖影栖居”的美好蓝图。吴中区金庭镇坚持开门编规划,针对性地提出规划策略和各自然村项目实施路径;注重保护山水环境、格局风貌与遗存,弘扬传统文化,合理活化利用古村;根植产业基础,彰显文化特色,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提升。张家港市南丰镇注重产业协同,加强全域统筹、全业融合、全要素整合,加速旅游与农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通过“水、田、林”整治,保护并恢复长江圩田肌理,为独特的沙上文化提供原始载体。昆山市锦溪镇致力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形成“高标准农田+精品渔业+特色果园”为主的农产品类;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以计家墩理想田园和东方荡产业融合项目为基础,带动片区发展,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注重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围绕滨水空间、绿化空间和重要节点深化设计,提升村庄形象,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