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时代“必答题”。6月23日,江苏省暨盐城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盐城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左右,特别是今年一季度下降9%左右,下降幅度大于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的降幅2个百分点左右,展现了工业在节能增效中的核心贡献。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强省,始终将节能降耗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全省上下协同发力,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能耗强度方面,在国家调整能耗双控考核口径(扣除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原料用能、能耗单列项目能耗等)后,初步测算2024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左右。“十四五”前四年累计下降13%左右,预计可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累计下降14%的目标任务。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石晓鹏在致辞中表示,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筑牢绿色根基。江苏强力推进绿色转型、淘汰落后、老旧更新、产品提档、布局优化等五大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提档升级。构建绿色制造培育体系,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 439 家、园区51 家领跑全国,省级绿色工厂 1649 家、园区 59 家,为高质量发展奠定绿色基础。
这一成效的取得,得益于江苏深入实施工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先进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强化重点行业节能监察,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在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通过绿色化改造、数字化赋能和循环化利用,实现了能耗强度持续下降。

作为国家首批、江苏首个碳达峰试点城市,也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城市,盐城抢抓国家设备更新机遇,深化“智改数转网联”,加快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同时,推进零碳产业园建设,实施电网结构优化、输配电设施升级等,逐步实现园区100%绿电供应。
结合城市特色,徐州持续优化重点行业用能结构。推动3家钢企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产绿电1.5亿度、折合4.5万吨标准煤;推进龙山水泥、中联水泥实施余热利用项目,年节约标煤约7万吨、降低成本约30元/吨。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985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提升至45%、发电量占比提升至25%。再看扬州,扬州推广应用清洁低碳能源,工业经济“含绿量”“含金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坚持改造更新,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十四五”以来,扬州累计推介先进适用节能技术40余项,推动100家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累计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447项,实现节能2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2万吨。
“以本次节能宣传周‘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主题为指引,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节能监管和服务机制、推动重点用能单位精细化管理、加大先进节能技术推广力度、加强节能宣传等措施,深入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韩东铭表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燕钰 周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