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下午,2025南京软件大会重点城市软件产业发展交流活动在南京市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邀请南京、北京、成都、杭州、济南等国内重点城市软件产业主管领导及各城市代表性产业园区、集群、行业协会等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共同交流软件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
大咖论道,共话产业发展新篇章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软件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础设施和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支撑。
在专家分享环节,赛迪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贾子君指出,如今,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化效应持续凸显,“生态竞争力”成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园区建设成为打造软件产业发展高地的重要抓手。她表示,未来更要充分把握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加快促进区域间、城市间产业交流合作。
开源是技术协同与创新动能的源泉。聚焦开源生态构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业务发展部部长付海巍以《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在助力地方开源生态建设中的实践和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他介绍,作为非营利机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通过两会(开源生态大会、开发者大会)、一赛(开源大赛)、两行(校源行、园区行)体系推动地方开源生态建设。
工业软件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引擎,其发展亟需打破技术、人才与产业的壁垒。聚焦人才培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院长助理孙建国分享了该院依托“工业软件生态共性平台”,推动工业软件“研、验、用”分层次人才培养的经验之谈。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中国软件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出海机遇。“作为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我们积极搭建国内外投资合作交流平台,创办了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专题论坛、工业产品展览、国别投资简报会、项目推介会、研讨会等交流平台。”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上合-海湾产业供应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周宏达说。
比学赶超,“软件名城”共探产业新实践
“作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目前拥有超3600家重点软件企业。面对产业增速放缓的趋势,我们围绕提升规模、开源生态、人工智能+软件、软硬协同等九大行动,持续提升产业规模,打造‘鸿蒙之城’。”主题分享环节,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数字经济产业处)处长郑炜分享了南京打造“鸿蒙之城”的具体举措。
作为全国软件行业体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市信息软件产业优势显著,在大模型、开源生态、网络安全、北斗时空信息等关键领域及头部企业数量方面保持领先。“下一步,我们将紧抓人工智能战略机遇,推动政策落地,深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副处长陈雷说。
杭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以云计算、电商、人工智能及金融科技见长,龙头企业效应显著。“未来,杭州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发展动能,制定专项方案,聚焦大模型、算力基建与应用生态建设,推出专项补贴政策,加速AI产业化转型,着力打造国际级软件产业高地。”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刘玉军表示。
作为全国软件名城之一,成都软件产业近年来呈现出高质量、特色化发展趋势。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朱浩介绍,当前,成都正通过省市政策协同、产业链机制和开源生态建设及成渝双城合作共建产业联盟,加快培育产业集群能力。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二级主任科员张梦一说,近年来,济南工信部门的工作重点包括高位推动政策保障、名园引领载体建设、龙头牵引企业协作、创新驱动技术攻关及场景开放应用示范。未来,济南希望与其他城市深化合作,共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前沿思辨,谋定智能软件新航向
主题演讲环节,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勉以《AI在工业企业的创新实践》为题,分享了公司如何通过苏畅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设备智能运维、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含园区及城市生命线)、生产运行优化等高价值业务领域进行落地应用。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城市产品总监郭国龙则介绍了思特奇的数字经济中台如何整合资源、统筹交易结算、促进数据可信流通的实践经验,助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360数字安全集团副总裁李博指出,如今AI已成为新质生产力,但其面临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内容合规、幻觉及失控等安全挑战。李博提出“以模治模”解决方案,即通过安全大模型体系分层应对风险,实现系统防护、内容合规、可信增强和智能体可控。
如何赋能金融、能源、工业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丽娜以案例为引,介绍了润和软件聚焦本土化和智能化,基于开源鸿蒙和开源欧拉构建覆盖“云-边-端”数字底座的成功应用。
九州未来解决方案专家张敏带来了建设江苏江阴智算中心并为其提供智慧城市公共算力,打造长三角人工智能算力基地的分享。
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黄泽文 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