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5月16日上午,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并对此进行解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共有六大方面、35项重点任务、85个行动点,内容上突出“五个更加”。
在对标改革上更加系统。围绕企业准入、经营、退出全生命周期需求,《行动方案》在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公用基础设施服务、劳动力资源、获取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解决商业纠纷、促进市场竞争、办理破产等10个重点领域,推动对标改革,实现系统提升。比如,在市场准入领域,在准营、社保、金融、招标投标等高频涉企政务服务中,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和经营主体身份码(企业码),经营主体可以便捷地进行身份验证和事项办理,无需反复提交证明材料。将医保登记、供电业务纳入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环节一并办理,实现企业信息变更、注销“一次申请,多项办结”。在国际贸易领域,深入推进进出口货物远程属地查验等监管模式改革,海关和企业通过远程视频实时连线,可在货物的进口目的地或出口产地,对企业申报的进出口货物完成检验检疫作业,最快可以实现当日申请、当日查验、随报随检,极大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
在要素服务上更加贴心。强化主动靠前服务理念,《行动方案》聚焦企业经营发展中的“要素难题”提出工作举措。对企业生产经营必备的水电气网等生产要素,提出完善水电气网等行业服务标准,全流程在线跟踪提醒办理时限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还将临时用水、临时用电申请办理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实现开工前手续“一体化”集成办理。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积极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截至今年4月末,已累计走访企业391.21万户。发挥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增信作用,升级“小微贷”“苏服贷”“苏贸贷”等政银产品,实施“苏质贷”小微企业贴息政策,更好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提出分类实施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打捆”审批或无需重新办理环评等改革举措,为项目建设“提速”。
在政策保障上更加全面。《行动方案》着力从政策制定、政策落实、法治保障等全流程完善机制,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在政策制定上,严格落实涉企政策制定程序要求,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明确在政策出台或调整前须广泛听取意见并设置合理过渡期,以政策的公平性、稳定性增强发展的确定性。在政策落实上,着力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以税费政策为例,深化“政策找人”机制,精准“画像”、靶向推送,实现直达快享;分税种、分类型、分领域制作宣传辅导产品,开展税费申报环节精准辅导,提升税费申报质效。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在现行省市“1+8”地方营商环境立法体系下(以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引领,南京、无锡、苏州、南通、淮安、连云港、扬州、泰州等8个设区市出台地方营商环境法规),重点推进《江苏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江苏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为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优化12345热线服务提供法治保障。
在政务服务上更加便民。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努力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建设省级统一受理端,在落实好国家新一批12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地方“高效办成一件事”。针对经营主体反映的惠企政策找不到、读不懂、不会办等问题,将“一企来办”平台打造成涉企服务的总入口、回应企业诉求的总客服,今年重点建设惠企财政资金直达快享功能,实现省级惠企财政资金线上兑付,让企业“一站式”享受政策查询、政策兑现、事项办理等集成服务。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覆盖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开餐饮店“一件事”、大件运输“一件事”、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150项政务服务事项,申请人在办理时可免于提交营业执照、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常用证照。
在难点治理上更加精准。《行动方案》注重企业所感所得,将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要攻克的重点问题。比如,对企业反映在市场准入、市场竞争等领域仍然存在的“旋转门”“玻璃门”“卷帘门”,提出以环保、卫生、安保、质检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在南京、扬州、连云港试点开展首轮市场准入效能评估,逐步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努力做到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非禁即入。对反映较多的行政执法不规范、柔性不足、标准不一等问题,提出建立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管理和计划管理制度,对乱罚款、乱收费、乱检查、乱查封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推行分级分类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等举措,努力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了给经营主体营造清朗网络环境,《行动方案》首次明确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的任务,坚决打击造谣抹黑企业和企业家的行为,让广大企业家在江苏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也看到,与广大经营主体的期盼相比,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全球营商环境最佳实践相比,江苏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在发布会上表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郑亚群 柏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