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潮风”席卷的当下,江苏汽车技师学院立足“技能报国”的办学特色,以“国学进校园”为核心,通过课程融合、艺术实践、与家校社联动,构建起传统文化教育的立体化体系,让千年文脉在校园焕发新活力。
民乐与诗词共融:从赏析到日常浸润
从“丝竹韵 代代传”昌耀国乐走进学院公益展演,到“古乐新声”民族器乐讲座暨名曲赏析会,学院不断深化民乐与传统文化的联结。4月23日,扬州市昌耀少儿民族乐团走进校园,通过《十面埋伏》《广陵怀古》等经典曲目,以“讲演结合”的形式展现乐器背后的历史与哲学意蕴。学院广播站每日播放《扬鞭催马运粮忙》、《战台风》、《梁祝》等民乐片段,并配以诗词解析,形成“诗乐一体”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非遗与传承创新:见证中华文明绵延
学院社团雅怡社常态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研习体验,先后组织学生走进仁丰里体验版画印刻,非遗体验基地——馥园参观体验制作冷香丸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播下传承与创新的种子。


茶艺与工匠精神:修身养性的文化实践
学院茶艺社以“茶修”为载体,将茶道与国学修身理念结合。通过理论课与实践课并行的培训模式,学生不仅学习泡茶技艺,更领悟“礼之用,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精髓。活动引入扬州时会堂茶叶有限公司资源,通过采茶、制茶、品茶、茶艺展示与茶文化讲座,结合电商直播,传统工艺嵌入现代传播,向大家传递“一片茶叶凝聚劳动智慧”的工匠精神,与学院“技能报国”的办学理念深度契合。



江苏汽车技师学院的传统文化教育,扎根于民乐、非遗、茶艺等传统载体,形成“赏析—实践—传播”的闭环。这种立体化探索,不仅让国学“活”在当下,更将文化自信深植于学生心中,培育出兼具工匠精神与传统底蕴的新时代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