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辖区青少年沉浸式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近日,狮山横塘街道馨泰社区开展“飞越千年·匠心纸鸢”非遗传承活动。10余名青少年通过历史溯源、技艺体验与创意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与纸鸢的古今对话中体悟匠人精神,赓续文化根脉。

跨越千年 解码纸鸢历史文化
“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馨泰社区馨风尚社创服务中心负责人黄萍以春秋时期墨子“斫木为鹞”切入,通过图文展板与纪录片《纸鸢春秋》,生动展现了这项跨越千年历史进程的非遗技艺及其演变过程。黄老师通过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汉代韩信以风筝测量敌营的军事智慧、唐宋时期造纸术普及后“春风得意纸鸢疾”的文人雅趣。听罢,孩子们不禁惊叹于小小风筝所承载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
互动问答环节,在黄老师的热情引导下,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发言,清明“断线祛晦”的民俗渊源、沙燕风筝“比翼双飞”的吉祥寓意,种种传统知识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鲜活的记忆。
四维体验 指尖上的传承发展
“风筝的制作技艺,概括起来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在沉浸式制作课堂上,黄老师指导孩子们将柔韧竹篾弯折成骨,以宣纸覆面勾勒轮廓,再用矿物颜料点染生机。
“原来竹子竟然变得像面条一样软!”10岁的沅沅在绑扎竹架时兴奋不已。从流苏缀饰到提线校准,每个细节都凝聚着工匠智慧。孩子们制作的苍鹰振翅欲飞,沙燕成双结对,金鱼色彩斑斓……古艺新生,纸鸢在孩子们的手中创造了无限可能。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让传统技艺“活”在当下,也为推动飞天科技发展浇灌了梦想的土壤。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通过小小的纸鸢制作原理与技艺,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更为自己的飞天梦想插上了一双来自千年以前的“翅膀”。未来,馨泰社区将持续开展各类非遗课堂系列活动,通过数字化呈现、沉浸式体验等多元形式,搭建传统文化与
年轻一代的对话桥梁,让辖区青少年们不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解锁文脉弦歌不辍的密码。(杜家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