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江苏如此布局
2025-03-14 20:02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许海燕,周永金  
1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政策文件。

3月14日,省财政厅召开新闻通气会,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金融监管局、江苏证监局等有关部门,围绕《若干措施》的政策背景、出台目的和主要举措等进行了针对性解读。

交汇点记者在现场获悉,《若干措施》包括五个部分20条措施,涉及60多个政策点,其中服务科技创新、支持实体经济、聚焦绿色金融是突出亮点。

全链条覆盖,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

对科技创新企业首贷给予年化1%、最长两年的贴息;对企业投保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给予最高80%的保费补贴;鼓励企业发行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债券产品、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省财政给予贴息支持……交汇点记者注意到,“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被置于《若干措施》首要位置,全省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实现科创金融支持的全链条覆盖。

科技金融服务一直都是江苏关注的重点,会上,江苏金融监管局普惠金融处四级调研员陈冬娟特别就以科技金融服务为例,分享了做好金融与财政协同的具体举措。

“去年,我局会同省财政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开发风险分担与补偿类贷款产品,用好‘苏科贷’‘人才贷’等政银合作产品,将深化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与省财政科技创新企业首贷贴息政策有效结合,共同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良好金融环境。”她表示,一年来,全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取得积极成效。2024年,全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贷款新增500多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个百分点。

科技型企业在贷款时会遇到金融机构看不准、不敢贷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处长李军介绍,2024年4月,分行联合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创设了“苏创积分贷”政银产品,该产品能够有效识别和挖掘出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帮助银行机构解决对科技型企业看不准、不敢贷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还将会同省科技厅等部门,优化完善科技创新积分评价指标和体系,向银行机构推送更多的‘优先支持’‘推荐支持’企业名单,指导银行机构将积分评价结果作为审核和发放科技型企业贷款的重要依据,在客户准入、审批时效、授信额度、贷款期限、贷款利率以及担保方式等方面提供差异化支持,切实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李军说。

优化融资,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若干措施》关注的又一重点。

具体来看,《若干措施》提出,对于制造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设备购置相关贷款,省和市县财政部门合计给予2个百分点的贴息支持;省财政对“城新贷”“交运贷”分别给予1%和1.5%的贴息;省财政对“设备担”业务给予担保费80%的补贴,引导担保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设备更新等。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2024年出台的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为不少企业送去了“和煦春风”。会上,省财政厅副厅长张国栋特别介绍了政策执行成效。“2024年,全省共拨付贴息资金2.13亿元,累计撬动约1470亿元金融资源流向668个实体经济项目,形成实际投资427亿元,其中设备购置金额超270亿元。在贴息政策的有力拉动下,2024年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超过2023年1.9个百分点。”

张国栋进一步表示,2025年,省财政厅会同省工信厅对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进行了扩面优化升级,通过扩大贴息企业及业务范围、持续推动政策免申速兑、加强信息系统支撑赋能等举措持续发挥政策惠企效应。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的“毛细血管”,对稳定就业、激发市场活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会上,省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处副处长毛海斌介绍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有关情况。“我们组织各地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全面摸排企业情况和融资需求,将有融资需求且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申报清单’‘推荐清单’。与此同时,我们还推动银行机构建立线上、线下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办贷流程,简化审批材料,落实无还本续贷、首贷、综合金融服务等支持政策,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

他特别提到,截至2025年2月底,全省累计走访企业280多万户,累计发放贷款1万多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走深走实。

全面绿色转型,政策惠企直达

交汇点记者在现场也注意到,《若干措施》中特别提到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江苏省转型融资主体库”内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服务绿色低碳转型。

为何要建立这一主体库?现场,李军分享了一个生动的案例。“我们在推进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发现,全省企业名录库中,减碳成果最大的企业是某石化企业。原来,通过技术改造,该石化企业的减碳降碳效果相当于10个黄海森林公园。”转型金融是支持传统行业领域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活动,是绿色金融的延伸和扩展。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大力发展转型金融,推动传统行业特别是高碳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对于江苏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将结合江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健全“1+N+N”转型金融体系。一方面,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联合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指导企业积极申请转型融资主体认定,推动转型融资主体库增量扩面。另一方面,稳步有序推动转型金融标准应用,指导金融机构创新一批减碳成效显著、商业可持续的转型金融产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若干措施》提出了诸多财政资金支持的政策性信贷产品,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如何让企业便捷享受惠企政策?

省委金融办(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协调服务处副处长丛领介绍,他们将在畅通政策投放渠道、精准实施推动政银企对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三方面发力。具体来看,省委金融办将运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完善省级企业征信服务平台,破解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分险作用。

张国栋也表示,省财政厅将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支撑,通过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等,推进精准匹配和交易撮合,让政策更精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同时,省财政厅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政策和资金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机制,扩大政策公开度,有效降低企业申报成本和融资成本,提升政策执行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新华报业·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周永金

标签:
责编:周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