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廊、斗拱、双重屋檐,勾勒出华东地区最大交通枢纽——南京南站的模样。这里兼具传统建筑壮美神韵与现代化铁路车站的恢弘气势,完美的体现了古都南京浓郁的地域风情。
10月11日上午,“挑大梁・轨道上的江苏”线下挑战赛收官赛在南京南站候车大厅火热开赛。本次活动由江苏省铁路办公室、南京市地方铁路发展办公室、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站联合主办,交汇点新闻(中国江苏网)承办。这场知识与趣味并重的“答题之旅”,旨在拓宽铁路知识普及范围,提升公众参与度,让广大旅客进一步感受“轨道上的江苏”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微博百万粉丝博主及铁路青年代表组成“应答小队”,在车站内寻找“高铁达人”,以行进式答题挑战的方式与旅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进阶式挑战赛。
“一般情况下高铁提前几分钟停止检票?”“南京北站预计哪一年建成通车?”……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时而引起“高铁达人”沉思,时而引起“围观群众”抢答。
来自上海的旅客王浩宇代表公司来到南京参加校园招聘会。作为一名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他用“安心”形容江苏高铁给他带来的感受。“作为水上运输企业的一员,我经常需要前往长江江苏段的码头城市,如南京、常州、张家港、江阴、如皋、靖江等。高铁出行无疑给我带来了巨大便利。”
“05后”大二学生董博轩一路过关斩将,连续答对8道题,赢取一等奖——高铁模型。作为一名“南二代”,董博轩从小在南京长大,大学在镇江读书。“江苏高铁非常便捷,尤其是宁镇之间线路密集,两地宛如‘同城’。我人虽在镇江,但每周都能回南京和父母吃饭,从来不会担心买不上票。”
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南京接待200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9.4亿元,登顶美团旅行发布的文旅消费TOP10城市榜首。来自辽宁的张绥一家三口就是“为宁而来”的旅客之一。“我们逛了紫金山、钟山、中山陵,吃了糖芋苗和南京烤鸭。因为时间关系很多景点没去得成,下次还会再来!还会坐高铁来!”记者了解到,他和家人返程将乘坐约7小时高铁。
为了一个人来一座城,为了一场比赛来了解一个省,这已然成为当下旅游的常态。“早就对‘苏超’有所耳闻,很可惜没有中签。不过我还是来南京了,来看演唱会。并且打卡了鸭血粉丝汤!”来自杭州的旅客袁凤十分激动本次南京之行。她表示很意外在候车时参与答题并获得三等奖——高铁文创冰箱贴。
作为微博百万粉丝博主,刘小勇(@江南次仁V)利用国庆带娃乘坐高铁出行。“从南京出发前往苏州,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发达的高铁网络把时空距离‘缩小’,让城市变成了‘邻居’。周末想换种心情,随时就能出发。”
流动的数据最能折射出铁路赋能经济发展的强劲活力。“十四五”期间,南京高铁运营里程达268公里,较“十三五”末增长14.5%;铁路客运占比由“十三五”末39.93%提升至49.25%。此外,国际班列年开行量达389列,服务网络覆盖欧亚15国70余城。与此同时,南京累计开行公铁、铁水、江海河等多式联运线路16条,并完成“一单制”试点1.38万标箱。
从骄阳似火的八月到秋意渐浓的十月,从线上进阶的比拼到线下旅客的热情,为期2个月的“挑大梁·轨道上的江苏”应答挑战赛就此圆满收官。此刻,南京南站候车大厅客流如织,几十公里外,备受关注的南京北站建设正酣。让我们期待,“轨道上的江苏”不断刷新“进度条”,为百姓高品质生活持续按下“快进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泽文 王宛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