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育种一线60余载,全国唯一“大豆院士”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2025-05-23 16:5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苑青青  
1

交汇点讯(记者 苑青青 通讯员 楠秾萱)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获评“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89岁高龄的盖钧镒,在大豆遗传育种一线躬耕60余载,带领团队育成20多个大豆新品种,推广种植5000多万亩。他是全国唯一一名研究大豆的院士,曾获中国大豆科学最高成就奖、世界大豆研究大会终身成就奖。

盖钧镒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1957年,即将毕业的盖钧镒原本打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赴北大荒拓荒。因成绩优异,学院劝他留校任教。“当时大豆专家马育华教授正好需要助手,从那以后我就一锤定音了,做大豆!”盖老常说,研究中国原产大豆是很高兴的事,他从没想过研究别的作物。

上世纪80年代,盖老成为南农第一批赴美留学生,赴艾奥瓦州立大学担任客座助教。在那里,他看到了差距。“美洲本来没有大豆,是中国传过去的。1952年后,他们的大豆生产反倒成了世界第一。”

回国后,盖老决心摸清中国大豆“家底”。他带领学生奔赴各地片区,一村村找、挨家挨户问。全国的大豆片区,每一处都有他的足迹。

20年左右时间,团队共收集到1.5万余份大豆地方品种。1998年,南京农业大学获批建成世界第三大大豆种质综合性状数据库——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种子资源库,规模仅次于中国国家种质库和美国农业部的种质资源库。而今,已有3万余份大豆种质资源在这里“安家”。

以搜集到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基础,老团队成功绘制出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图,提出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方法和品种生态区划。聚焦大豆产量提升,他主持育成的南农1138-2和南农493-1是我国南方地区遗传贡献最大的亲本材料。

20249月,安徽宿州种植的南农47”

近几年,随着队伍壮大和科研条件提升,盖老团队选育的优良大豆品种越来越多。“南农47”连续多年大面积亩产超300公斤,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主导品种,“南农66”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创造了亩产258.02公斤的产量,突破国家大豆高产攻关目标……

目前,我国每年大豆需求量约1.1亿吨左右,90%的大豆需进口。为补足缺口,这位年事已高的“80后”大豆院士,依然在奋“豆”。

2021年,团队携1356份大豆种质资源首次赴三亚进行大豆种质热带适应性鉴定和品种试种。几年间,团队每年适应性鉴定材料在1000份左右,产量鉴定试验材料100份左右。据了解,2024年鉴定的三个材料小区测产亩产580-600斤,预计2026年可参加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多点区试试验。

标签:
责编:王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