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永辉超市发布2025年全国第二批调改门店名单,共计24家门店,涉及19个城市。其中,南京、苏州等10座城市为首开城市,调改门店覆盖范围将涵盖至全国36城。
记者注意到,苏州太仓万达广场店,和南京江北的龙湖江北天街店、江宁万达广场店上榜,暂未公布调改的具体安排,预计于5月底前完成调改,有望为本地商业注入全新的活力。届时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门店将达到83家(含胖东来帮扶调改门店)。
边“胖改”边闭店
永辉在寻找升级与闭店之间的平衡。
近日,南京江浦金盛田广场的永辉超市发布停业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总部正在对各项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与优化,经过综合评估,决定本店将于4月8日-4月14日进行商品出清,4月15日起停止营业。
“2017年开业,那时候这里可是江浦人最爱逛的地方之一”“这座南工大学子曾经的专属超市,终究还是没能躲过闭店的命运”......这家开业8年的超市紧邻地铁10号线龙华路站,附近小区密集,曾是江浦居民日常购物的主要场所,突然闭店的消息令很多周边居民感到遗憾和不舍。值得注意的是,公告还提到,“现在的撤店是为了保障更加品质、更加美好的明天!”
据工作人员透露,购物卡和会员在门店关门前可以在这里继续使用,关门后可以在其他门店使用。永辉超市闭店后也可能会有其他商超接手,但目前也还不确定。
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南京的永辉超市鼓楼新城吾悦广场店、常发广场店、江宁禧樾广场店、高淳宝龙广场永辉超市已相继关闭。
公开资料显示,“调改+闭店”并行开展成为永辉当前的一大市场策略。2月11日,永辉超市曾发布蛇年后第一批20家调改门店名单,涉及15个城市,目前这些门店大多数也仍在调改中;对于经营不善的尾部门店,永辉选择关闭以降低成本,避免对整体业务造成拖累。截至2024年末,其门店数量已减少至约780家。即便调改有所成效,永辉还需要面临大部分门店的维系压力。
据悉,关店策略在2025年仍将持续。从已公布的调改计划来看,2025年永辉超市调改门店达200家左右,并关店250—350家,计划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的调整。
永辉超市成立于2001年,营收连续十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有“超市一哥”的美称。直到2021年,永辉超市出现了上市11年来首次年度亏损,且亏损一直延续至今。
一边着力升级、打造更多模板,一边淘汰尾部门店,永辉在艰难“转身”。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从店面到商品,再到人员薪酬、管理架构的调整,永辉学习胖东来的调改成本较高,对于那些不适合调改的或调改成本很高的门店,永辉可能会选择直接关闭。况且并非所有的门店都能通过调整获得良好成效。
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永辉需要选择影响力大的、处于关键性城市的门店,才能进一步发挥调整的成效。值得关注的是,零售行业仍在洗牌,学习胖东来的经验未必普适,如何掌握自己的核心优势仍是永辉要思考的课题。
“品质+幸福”成永辉关注重点
自2024年5月起,永辉超市启动“学习胖东来”调改项目,倡导“照顾好员工,服务好顾客”,全方位推进门店转型升级。
学习胖东来的永辉,究竟调改了什么?
永辉超市表示,各区域永辉超市从体制政策、卖场布局、商品结构、品质、现场环境、服务、管理标准和员工关怀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改以及提升。
以管理标准为例,严苛的日清模式体系让顾客吃上放心餐。据悉,永辉超市针对水果、蔬菜、肉禽、水产四大生鲜品类出台日清操作标准,细致划分为库存日清、台面商品库存日清和台面商品库存挑选日清,精细到具体品类,涵盖600多个商品的操作都有详细标准。如草莓等易损品实行“台面日清”,当日经营结束前未售出的需按标准领用或报损处理。
经过十余月的调改实践,永辉超市摸索出了一套提升顾客体验的“幸福密码”。目前,全国已有41家调改门店开业,实现门店品质、顾客口碑、文化氛围、员工待遇、销量和客流等多方面的提升。
作为永辉在全国的首批调改门店,北京的永辉喜隆多店成为该轮调改的“样板间”。永辉公布的开业首月战报显示,喜隆多店在10月19日—11月18日累计销售额达4110万元。其中,日均销售132.6万元,较改造前日均28万元提升了近5倍;客单价126元,相比改造前的70—80元提升近6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永辉超市面向门店一线员工分红1139万元,惠及员工数超过8000人。含分红在内,调改门店一线员工整体薪酬对比调改之前涨幅达50%以上。
除了涨薪分红之外,员工福利也大幅提升,员工工作时长控制在8小时内,工作满一年即可享受10天带薪年假,让员工更好平衡工作与生活。
“员工眼里有光,顾客才能感受到温度。”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调改不仅是商业模式的优化升级,还要通过提升员工幸福感与收入水平,为消费者创造更有温度的服务体验,让美好零售惠及更多消费者。
调改完成的门店并非一劳永逸,需根据区域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整。门店的调改成效离不开前期的全面升级和经营过程中的不断优化。
中金公司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3月18日,永辉超市(601933)开盘直线拉升,一度涨停,随后涨幅有所回落,截至收盘涨8%,报5.40元/股。
就在17日召开的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包括李松峰在内的6位人士被提名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但最终仅李松峰落选。在随后召开的董事会上,永辉超市宣布聘任多名高管,唯独CEO一职空缺,公告称“虚位以待,将全球招募”。新一届董事会投票通过成立永辉超市改革领导小组,叶国富担任组长。
自今年2月名创优品正式跻身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以来,名创优品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正加强对永辉超市经营的影响力。名创优品与永辉超市在运营方向上达成共识,以走胖东来模式调改的方针为第一前提。
针对此次董事会变局及改革领导小组的设立,零售商超行业的一位分析人士认为,永辉超市现在处于变革期,要发展就必须深度自我革新。过去三年,永辉超市处于亏损状态,公司基于坚定走胖东来模式的品质零售路线,对组织架构进行相应调整,未来将通过深度组织变革,应对更多的发展挑战。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永辉超市拟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加快公司改革转型步伐,并认为公司改革已进入加速期,治理、经营等层面与名创优品合作进一步深入,有望产生良好协同,看好国内零售行业广阔空间下公司成功转向品质零售路线的发展前景。
短期来看,永辉2025年的关键词是“减亏”,减亏的重要抓手是“三提两降”,即通过提人效、提业绩、提毛利,以及降成本、降费率实现,且短中期门店调整节奏略超此前市场预期,显示公司整体行动力与变革决心。
长期来看,永辉希望根据胖东来的经营理念和山姆的选品逻辑,打造更适合中国主流家庭的有品质的超市。此外,名创优品有望进一步对公司协同赋能。中金公司看好公司后续经营变革加速,维持目标价7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新华报业记者万晨
综合整理来源:上海证券报、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