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添彩、冰雪“南下”、场景联动,长三角春节消费暖意浓
2025-02-06 13:51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万晨  
1

首个“非遗版”春节,文化旅游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的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消费市场喜迎“开门红”,各地不断创造场景、聚集人气、提升活力,呈现“吸睛”又“吸金”的“年经济”新图景。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今年重点任务首位。今年三省一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提振消费的部署着墨颇多,并将激活消费、扩大内需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消费市场迈向更高层次。这个新春佳节,三省一市消费市场有何亮点?

春节消费“热力全开”

长三角餐饮、文旅等传统消费活力旺盛,首店、市集、冰雪、谷子等新消费与节日巧妙融合。相比往年,这个新春成了不少消费者购车的“黄金时段”,购新补贴等促消费政策更为长三角消费市场“添薪加火”。

作为具有品牌价值、要素流量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在扩大供给、挖掘潜力、创造需求方面有诸多优势。根据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上海仅在7天假期内(1月28日至2月3日)就狂揽465亿元。境外游客的参与也为上海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境外来沪游客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28%,交易笔数更是激增63%。

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期间,江苏全省电影票房达10.01亿元,观影人次高达1919.51万,票房和观影人次均位居全国第一,江苏也成为春节档票房首个破10亿元的省份。 另据银联商务数据,春节假期前7天,江苏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共149.42亿元,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10.53%,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浙江商务厅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省重点监测440家商贸企业累计销售额23.2亿元,同比增长3.2%;全省银联商务线下累计消费金额923.2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零售、娱乐消费同比分别增长4.1%、2.9%。节日期间,餐饮消费稳步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累计4896家单位预定“年夜饭”近9万桌。

安徽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安徽省重点监测的214家零售和餐饮企业共实现销售额24.02亿元、同比增长2.93%。从重点行业商品销售看,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通讯器材、汽车、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额增幅较大,分别同比增长86.35%、25.18%、19.62%。

春节消费是全年消费的风向标,也是以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一张张“热辣滚烫”的消费账单,不仅彰显长三角地区持续升温的“人间烟火”,也是区域经济活力的具象表达。

非遗体验“圈粉”老外

出境领略风土人情、南北互换式过年、体验非遗民俗文化......旅游过年、过文化年成为长三角人的新年俗,也折射出大众消费向品质型需求的演变。三省一市纷纷推出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旅游市场年味十足、繁荣有序,打响蛇年旅游第一枪。

记者盘点沪苏浙皖文旅部门公布的数据发现,假日期间四地接待游客量分别达1777.84万人次、6120.92万人次、3567.3万人次、4106.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均有显著提升。假期中,江苏实现旅游总收入490.24亿元,同比增长11.1%。浙江实现全域旅游综合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11.8%,比2019年同期增长26.6%。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节,包括沪苏湖高铁、深中通道等在内一批新修建的交通要道迎来开通后的首个春运。城市间距离的拉近,让双向互动的跨城消费别样红火。

随着中国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升级和免签“朋友圈”的扩容,春节期间入境游高速增长。携程《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跨境游订单同比增长三成。其中,上海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93%,游客多来自韩国、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

巴西游客维多利亚·赛纳奇一家来到上海,“打卡”外滩、豫园、武康路,他们还前往上海博物馆东馆,领略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美;在位于浙江桐乡的中国古镇“顶流”乌镇,来自俄罗斯的德米日乘船而行,赏花灯、游长街、品暖锅。令他感到惊喜的是,乌镇街头还有与游客亲密互动的机器人,以及能做咖啡、冰激凌的机械臂,传统年俗与现代科技交织出“赛博”年味;在位于江苏盐城的水乡建湖,着戏服、学唱腔,磨豆腐、饮藕茶,剪窗花、送福字,一系列非遗“圈粉”外国游客。

看风景、写春联、逛灯会、打糍粑,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沉浸式感受更真实热闹的春节,玩得不亦乐乎。愈来愈浓的年味儿也同样播撒海外、全球共庆。今年是“中国—欧盟建立双边关系50周年”,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欢乐春节·水韵江苏”系列文旅推广活动走进英国伦敦、比利时布鲁塞尔,与当地业界和公众共庆新春佳节、共赏江苏年俗、共叙文旅情谊。

打卡出镜地点、品尝同款美食、购买纪念文创……假期里,因延续春晚“长尾效应”,无锡消费市场迎来了又一轮热度和新机遇。游客纷纷前去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惠山古镇、太湖、鼋头渚等春晚取景地,亲身感受春晚画面中的水乡意境,体验独特的江南风情。有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无锡搜索热度最高同比增长185%,游客接待量同比涨幅超过三成,酒店民宿发售价值300多万元住宿优惠,变“流量”为留量。

不仅是无锡,上海青溪老街推出非遗课堂、书法剪纸、杂技杂耍等非遗体验活动;在浙江缙云县河阳古民居,非遗传承人李秀兰表示,每天接待超500人,年轻人占比七成;安徽歙县推出徽剧实景演出,让游客不禁感叹“在古戏台下听《贵妃醉酒》,比逛景区更有味道”。

携程数据显示,长三角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30%,上海、苏州、黄山因非遗项目成为境外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冰雪游同样备受青睐。除冰雪顶流哈尔滨文旅热度依旧,长三角也成为一大冰雪游重心。上海耀雪冰雪世界、南京沃德喜马拉雅冰雪世界等长三角滑雪场春节期间搜索量同比上涨107%。

上海耀雪冰雪世界春节假期日均接待客流达8000人次以上,其中上海以外游客数量上涨了15%。在浙江安吉、安徽天柱山等地,游客们纷纷体验滑雪、滑冰等冰雪项目,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据安吉云上草原滑雪场统计,春节期间,该滑雪场的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近五成。

在安徽,乡村文旅同样“人财两旺”。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357.5万人次,旅游花费1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10.1%。其中,在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西递、小岗村,感受“最中国”“最世界”的乡村年,两村分别接待4.7万人次、4.2万人次。青阳好运龙潭瀑布咖啡、朱笔“村咖”等火爆,带动假日乡村旅游营收均超20万元。

商圈迎“焕新”消费热

首个“非遗版”春节氛围热烈,长三角多个商圈将传统年俗与现代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多点开花。

记者注意到,今年春节前夕,上海先后发布家电家居家装、数码产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长假期间,家电、家居和数码产品核销金额逐日提升,2月5日核销金额是首日的两倍。数码产品受到市场追捧,核销金额占全部核销金额的54.9%,手机成为最热单品,占全部核销金额的42.4%。重点监测的企业数据显示,汽车销售情况好于去年同期,品牌车企订单量较去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江苏持续深化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组织各板块叠加优惠,给市民置换年货提供丰富选择。在盐城市盐都区东方汽车广场,各大汽车4S店内人头攒动,前来看车、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南京春节期间举办促消费活动300余场,并引导商家、金融机构叠加发放补贴,进一步促进和撬动消费。据统计,春节假期,南京市重点监测的90余家商贸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6.4亿元,同比增长10.2%。

浙江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超百亿元,其中杭州特斯拉、理想汽车等头部新能源车企销售额增长约60%。随着各地3C数码补贴政策加速落地,部分3C商家销量也同比增长2-3倍。

商文旅体深度融合是另一大特点。上海各大商圈联动消费场景,打造节日体验好去处。其中,陆家嘴中心L+MALL联合敦煌博物馆打造《灵蛇花园》全国首展,吸引客流超18万人次,同比增长16.0%;百联ZX造趣场吸引众多年轻人“吃谷”,节日客流同比增长89.7%。

浙江启动全省新春消费欢乐季活动,同步开展“2025网上年货节”,联动各大商圈推出惠民让利举措超10亿元。杭州市上城区联动湖滨商圈推出2000万元商场、超市购物补贴,万象城推出非遗新春首展,多家首店新开;嘉兴南湖区联动南湖天地推出“嘉有囍事”活动,日均客流量超8万人次,同比增长27%。

越来越多的非遗技艺也走进商圈,通过场景再造、技术赋能和年轻化表达,成为撬动消费升级的新支点。例如在上海,上豫园商圈打造“非遗灯会”+“乐高新春庙会”,通过非遗灯彩、古风演艺配合年节促销活动,打造新春传统喜庆氛围,营业额同比增长15%;在江苏,南京万象天地举办“夜游鱼龙舞”新年灯会,熙南里街区携手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举办南京新春民俗游园会,徐州文庙街区推出春节如意市集彭派灯展等;浙江紧扣“非遗版”春节主题,推出惠民举措200多项,比如杭州的“德寿宫里过大年”,绍兴的“古城过大年”等。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地方积极推进“假期后”促消费、拓需求工作。2月1日是大年初四,江苏无锡市委曾召开促进消费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强调把激发消费活力摆在重中之重,进一步创造新空间、激发新潜力;2月5日,浙江绍兴市将启动第二轮“普惠民生”消费券申领,定位在当地的本地人和外地人均可参与等。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长三角地区做足春节消费这篇大文章,展现了一个红红火火的开年新局,亦可窥见春节市场内涵愈发丰富,新型消费业态逐渐盛行。随着各项政策持续发力,2025年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力度和效果更加值得期待。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 万晨

图片来源:新华社、江苏商务、水韵江苏、浙江商务公众号等

标签:
责编: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