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焕新、向稳而行、培育新型消费!从这场大会看2025年新消费创新发展
2025-01-15 14:2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万晨  
1

政企学研齐汇聚,传递消费新动向。1月14日,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指导,江苏新华新消费文化传媒主办的第二届新消费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向稳·向新·向未来”为主题,着眼“消费+”,齐聚文商旅领域头部企业以及包括相关政府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在内的数百名专业观众,围绕消费领域前沿趋势展开交流,共谋发展、共享机遇、共创未来。

焕新多元消费场景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提振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的重中之重。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今年九项重点工作,与2023年会议相比,“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跃居九大任务之首。

“激发消费的新潜能,引领新消费新潮流,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更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潘青松在致辞中表示。

作为城市消费的主要载体,商圈的活力折射出城市消费经济的活力,其未来消费场景还有哪些可能性?会上,高力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邓懿君解读分享了“第四代商圈”的前沿发展趋势,“具备多元化的商业文化生态系统的本地生活街区,将成为继市场、百货、购物中心后的‘第四代商圈’,从最基本的便利,生长为有品质的日常,演变为情感认同的长久陪伴。邓懿君建议,在规划建设商圈和步行街时,要综合资源区位,选取潜力街区,制定“本地生活街区”标准体系,打造第四代商圈典范,并主动打造本地生活街区IP和榜单,吸引更多消费者,释放街区消费潜力。

放眼全球,城市形象重点正由地标性建筑转向个性化的本地生活街区。每一条街或是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自己的历史人文“叙事”,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人们的美好生活。在江苏,越来越多街区被“点亮”更新,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秀”出城市个性IP。

今年元旦,小西湖街区内张灯结彩,小西湖的“湖”正式对游客市民开放。作为南京市城市更新首批试点项目之一,小西湖采取“渐进式微更新”模式,逐步构建新消费场景。一半是风景、一半是烟火的小西湖成功出圈,秘诀何在?

“在做规划时采取自下而上的理念,小西湖的保护更新从聚焦建筑、街巷转变到关注人的感受。”结合“共享院”“马街道29号咖啡屋”等更新实践,南京历史城市保护建设集团品牌发言人王秋文介绍了小西湖的复兴新思路。在活化利用方面,居民想要消费什么,重新走进小西湖的人想要什么,也成为指导小西湖消费场景创新的一条主线。

王秋文以小西湖主打的“邻里系列”IP活动为例,将老百姓喜爱的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其中,陆续开展邻里家宴、邻里音乐会等丰,城市更新从物理空间更新延续到精神层面焕新,真正践行有温度的城市更新。“老城保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小西湖走过了十年,依然有消费场景在不断更新、生长,希望未来能平衡算好经济账、文化账和民生账,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消费体验和感受。”

锻造文商旅品牌稳定内核

从淄博到哈尔滨,从江门到阿勒泰......近年来,中国文旅市场不断涌现“爆款”,文旅行业已然迈入“流量时代”。一个热点的破圈传播,就是一次站在聚光灯下的机会,抓住机遇便能借势获取流量、变现流量,激发巨量的文旅消费。

流量时代下,“网红”何以变“长红”,文商旅品牌各有应对之策,但打造稳定的内核,仍是一份长期答案。本次大会以“流量时代如何锻造文商旅消费品牌的稳定内核”为主题进行圆桌对话,与文商旅领域品牌代表共同探讨未来文商旅消费场景的更多可能性。

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及蒙古业务发展高级总监闫力对流量的影响力深有感触,“热点往往是难以预见、难以复制的,但如果想要在流量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就要打造自己的IP内核,挖掘当地文化与深度体验,超前引领市场,坚持内容为王、服务为王,创造更加丰富和直观的话题。”

华住集团投资中心商业分析策划总监赵乃琛则更加看重业态和线上线下的融合,用更为便捷的智能化文旅,实现消费者商旅需求与度假需求的融合,“在做好底层设施与服务的前提下,实现线上活动和线下场景的转化,打破酒店物理意义界限,与周边社区形成联动。”

“新媒体的开放性与文旅的分享性是不谋而合的。”国潮生活消费品牌泰州早茶集团董事长张龙表示,“我们挖掘泰州早茶文化,将地域文化与演艺、IP、旅游等跨界融合,创新各种早茶场景,全方位调动游客的五感体验,最终引发消费行为,实现符号化传播。”在他看来,无论任何品牌,要想长久生长,把流量变成留量、把网红变成长红,都需要持续的产品价值、持续的创新保鲜、持续的跨界融合与持续的服务提升。

流量对文商旅形成快速传播的同时,也提出了多元化和沉浸式的要求。华美顾问集团CEO、资深酒店顾问王卉阳认为,“空间+服务+内容+场景”的模式会成为文商旅的新趋势,要在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鲜明的IP影响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品质、个性化体验与认同是必由之路。

酒店是文商旅场景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商旅消费的直观体现。南京涵碧楼酒店总经理王文昌提出“构建长期竞争力,以耐心换取时间”的观点,在丰富场景化体验与沉浸式消费、打造独创IP内容的同时,持续优化服务与口碑价值,明确自身价值观,建立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并经营长期关系是文商旅品牌的长久之道。

与此同时,科技赋能和数字赋能也成为行业的共识,用数字化技术对行业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进行分析,可以让行业更敏锐地捕捉到行业趋势,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在新消费趋势下长久地可持续发展下去,从而促进文商旅消费的共同繁荣。

回望过去一年,文旅产业复苏势头强劲。从建筑到设计,从客房到餐厅,从酒店内的体验互动到周边旅行定制……“酒店即目的地”成为文旅消费的新趋势,各具特色的酒店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来打卡。在STR北亚区商务拓展经理沐阳看来,“酒店不仅仅是一个住宿的场所,现在消费者更关注完整多元的体验,如何利用好酒店的卖点,给消费者提供有个性化、多元化、有针对性的体验,充分展示城市魅力,这是酒店从业者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现场,江苏新华新消费文化传媒聚焦行业变化,聚合行业专家观点,揭晓“新华新消费·2024年度酒店榜单”,为优秀酒店品牌、酒管公司搭建展示平台。

新型消费点燃内需“新引擎”

2025年开年以来,数字、绿色、健康趋势的消费新产品销量喜人,以冰雪经济为代表的消费新场景热度攀升,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加速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连平作了《提振消费:挖掘新型消费潜力》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随着经济活动的逐步恢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信心有所提升,中国的消费市场未来有不小的增长空间。

增长空间从何而来?在连平看来,新型消费代表着消费升级的新方向,成为拉动内需的强劲“新引擎”,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科技的进步,推动科技电子产品消费、人工智能电子消费和新能源汽车消费发展,拓展低空消费空间。高盛预计,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渗透率可能超过50%。“AI+终端”将会引领新一轮的消费电子创新周期。同时,在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低空经济”将是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

中国消费主体结构的变化也推动银发经济市场消费的成长。截至2023年底,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17亿人,占人口比重15.4%。2023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已经达到7万亿元,占GDP比重约6%左右。随着银发经济持续向人性化、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相关投资及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据测算,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

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正在改变居民消费支出结构。近年来,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等传统低层级商品消费需求占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娱、医疗保健等更高层级的服务消费均逐年上升,支出占比从2020年的42.6%升至2024年的46%。而未来,非商品性消费需求还将持续增长,涉及旅游、餐饮、文化、教育、冰雪经济等。

值得一提的是,连平对中国的文旅市场表示乐观。他认为中国的文旅市场“内外两开花”,一方面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旅游消费的升级和品质化需求日益明显;另一方面,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旅游市场之一,中国的入境游市场正在迅速复苏,越来越多外国旅客选择将中国作为旅行目的地,亲身体验生动真实的中国。

中国文旅消费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给文旅的消费场景创新带来了丰沃的土壤。连平认为,未来文旅消费的场景创新的要素是亲近感、参与感、体验感、共享感,文化是内核,旅游是导入载体,商业是支撑,展览是呈现和吸引的平台。文、旅、商、展的融合,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会产生更多的场景创新,也是文旅消费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 万晨

摄影:新华日报视觉中心 郎从柳

标签:
责编:万晨